韩的组词

韩卢 hán lú1.亦作"韩子卢"。亦作"韩獹"。 2.战国时韩国良犬,色黑。 3.泛指良犬。 4.喻军士。
韩柳 hán liǔ指唐代散文家韩愈和柳宗元。两人皆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作家,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
韩诗 hán shī1.《诗》今文学派之一。指汉初燕人韩婴所传授的《诗经》。西汉初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韩诗"创立者韩婴﹐文帝时为博士官﹐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西晋时﹐"韩诗"虽存﹐无传者;南宋以后《内传》亡失﹐仅存《外传》。今本《韩诗外传》已非原书﹐有一部分已经后人修改。
韩非 hán fēi①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他综合了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哲学上发展了荀子的唯物主义。著作有《韩非子》。②韩非(1919-1985)。电影演员。原名幼止,浙江宁波人。1941年从影,先后在国华、文华、中电等电影公司任演员。1949年去香港,因在影片《一板之隔》中扮演角色,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荣誉奖。1952年后
申韩 shēn hán1.战国时法家申不害和韩非的并称。后世以"申韩"代表法家。亦以称申韩之学。 2.借指酷法。
秦韩 qín hán1.古国名。辰韩的别名。 2.指战国时秦国和韩国。
商韩 shāng hán1.商鞅与韩非的并称。
孟韩 mèng hán1.孟子与韩愈的并称。
弁韩 biàn hán1.亦称"弁辰"。 2.古国名。与"马韩"﹑"辰韩"合称"三韩"。
识韩 shí/zhì hán1.犹识荆。
边韩 biān hán1.韩为汉末北方少数民族,因其地处边远,故称。
韩寿 hán shòu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充每聚会,贾女于青璅中看,见寿,说之。"后因以"韩寿"借称美男子,多指出入歌楼舞榭的风流子弟。
韩檠 hán qíng1.唐韩愈有《短灯檠歌》:"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后遂以"韩檠"借指儒生寒夜点灯苦读。
韩欧 hán ōu1.唐代韩愈和宋代欧阳修的并称。
韩江 hán jiāng广东第二大河。由源出福建武夷山的汀江和源出广东白山岽的梅江汇合而成,流经广东东部,注入南海。长约410千米。潮州以下形成三角洲,为潮汕平原组成部分,经济发达。广东东部重要内河航道。
韩流 hán liú1.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韩湘 hán xiāng1.见"韩湘子"。
韩风 hán fēng1.古人名。善相马。
韩马 hán mǎ1.唐韩愈和汉司马迁的并称。
韩魏 hán wèi1.指春秋时晋国的韩氏﹑魏氏两家大臣,后又共同分晋立国而为诸侯。后亦以"韩魏"称富贵之家。
韩昌黎 hán chāng lí即“韩愈”。
破六韩 pò liù/lù hán1.见"破落汗"。
韩子卢 hán zǐ lú1.见"韩卢"。
韩寿香 hán shòu xiāng1.晋贾充女午与韩寿私通,并把皇帝赐其父之外域异香赠寿。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后因以"韩寿香"指异香或男女定情之物。
韩朋木 hán péng mù1.古代传说中的相思树。为韩朋(即韩凭)夫妇冢上所生。相传韩朋夫妻死后,衣化为蝶,墓生双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宋人哀之,遂称其为相思树"。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
黑韩王 hēi hán wáng1.即可汗王。
韩信将兵 hán xìn jiàng bīng韩信:刘邦的将军;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韩信登坛 hán xìn dēng tán汉王刘邦设立拜将坛,用极为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军。后指授予要职,委以重任。
韩海苏潮 hán hǎi sū cháo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
片石韩陵 piàn shí hán líng比喻少见的好文章。

韩的解释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

2 指“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

3 姓。

韩字开头的组词

韩字在中间的组词

韩字结尾的组词

韩字二字组词

韩字三字组词

韩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