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山石》的解释
hán shān shí/dàn
1.北魏高欢于普泰二年(公元532年)败尔朱兆于韩陵山,在此建定国寺旌功,命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以记其事。见《北史.齐纪上.高祖神武帝》。后遂以"韩山石"借指碑石。 解释
1.北魏高欢于普泰二年(公元532年)败尔朱兆于韩陵山,在此建定国寺旌功,命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以记其事。见《北史.齐纪上.高祖神武帝》。后遂以"韩山石"借指碑石。 解释
《韩山石》包含的汉字
-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2 指“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3 姓。
-
山shān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姓。笔画数:3;部首:山;笔顺编号:252
-
石shí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指石刻:金石。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姓。石dàn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笔画数:5;部首:石;笔顺编号:13251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