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的解释

黄疸的解释
拼音: huáng dǎn
huáng dǎn
病人的皮肤、黏膜和眼球的巩膜发黄的症状,由血液中胆红素增高而引起。某些肝炎有这种症状。通称黄病。 解释
  1. 一种因血中胆红素含量增加,导致人体皮肤、眼膜变黄的病症。多见于肝胆疾病及溶血性贫血,最常见的病例是新生儿黄疸。【例】大多数的新生儿在出生后二至三天内,会出现黄疸的症状。
来源:简编版
  1. 病名。因血中胆红素含量增加,致人体皮肤、巩膜、黏膜变黄的病症。多见于肝胆疾病及溶血性贫血。最常见的黄疸,是新生儿黄疸。
来源:修订版

《黄疸》包含的汉字

  • 黄huáng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黄了。姓。笔画数:11;部首:黄;笔顺编号:12212512134
  • 疸dǎn〔黄疸〕病名,病人的皮肤、黏膜和眼球的巩膜等都呈黄色,是由胆汁的胆红素大量出现在血液中所引起。亦作“黄病”。笔画数:10;部首:疒;笔顺编号:4134125111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