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挞》的解释

楚挞的解释
拼音: chǔ tà
chǔ tà
1.杖打。 解释
  1. 鞭打、杖打。《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曹世叔妻传》:「夫为夫妇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楚挞既行,何义之存。」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尔。」
来源:修订版

《楚挞》包含的汉字

  • 楚chǔ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楚。夏楚。楚掠(拷打)。楚挞(拷打)。中国春秋时国名:楚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楚声。楚歌(楚人之歌)。楚狂。楚腰(泛称女子的细腰)。楚辞。四面楚歌。楚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楚剧。痛苦:苦楚。痛楚。凄楚。酸楚。清晰,鲜明,整洁:清楚。衣冠楚楚。姓。笔画数:13;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123452134
  • 挞(撻)tà用鞭棍等打人:鞭挞。大张挞伐(a.使用武力大规模征讨;b.指对人进行声讨或攻击)。笔画数:9;部首:扌;笔顺编号:121134454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