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的组词

大锣 dà luó1.打击乐器。铜制。体圆面平﹐用蒙布的木槌击奏。常用于戏曲伴奏及民间吹打乐。京剧所用者形体较小﹐发音高亢﹐有"京锣"之称。欧洲的大锣由东方传去﹐1791年法国作曲家戈赛克始用之于管弦乐中。
开锣 kāi luó①戏曲开演:~戏(开锣后的第一出戏)ㄧ我们进了剧院,离~的时候还早。②比喻某项活动开始(多用于体育竞赛):举重锦标赛月底~。
铓锣 máng luó1.我国云南少数民族的一种打击乐器。
锣锅 luó guō1.亦作"?锅"。 2.军中用具。锅﹑锣两用﹕白天烧饭﹐晩间报更。
锣鼓 luó gǔ1.锣和鼓。泛指打击乐器。 2.指这类打击乐器发出的响声。
鸣锣 míng luó1.敲打铜锣。常用以警众﹑聚众。
云锣 yún luó一名“云蔜”,也称“九云锣”或“九音锣”(“九”指多数,实际不限此数)。体鸣乐器。通常以十面大小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小锣编悬在方形木架上,以小木槌击奏。用于中国民间器乐合奏。亦有采用十五面、二十四面小铜锣者。
传锣 chuán/zhuàn luó1.打锣通告或召集人众。
厮锣 sī luó1.即厮罗。
沙锣 shā/shà luó1.亦作"沙罗"。 2.一种打击乐器,行军时又作为盥洗用具。
小锣 xiǎo luó1.打击乐器。铜制﹐圆形﹐直径约六﹑七寸﹐中心稍突起﹐以竹片或木片击奏﹐发音清朗。常用于戏曲及民间鼓吹乐。
抱锣 bào luó1.宋代一种以大铜锣伴身的乐舞。
腰锣 yāo luó1.旧时大官仪仗中间的大锣﹐用以清道。
鐁锣 sī luó1.?锣。一种铜制的盥洗用具。
钞锣 chāo luó1.即?锣。宋苏轼有《就驿赐大辽贺兴龙节使副钞锣等口宣》﹑《赐大辽贺正旦人使银沙锣唾盂子锦被等口宣》。参见"?锣"。
锣槌 luó chuí1. 敲锣用的有撞头的杆。
锣经 luó jīng“锣鼓经”的简称。戏曲打击乐的谱式。戏曲演出组合运用各种打击乐器(鼓、锣、钹、板等),配合唱念、表演、舞蹈、武打等,以增强演唱的节奏感和动作的准确性。不同音响节奏、组合结构,形成不同套数,如京剧的[急急风]、[四击头]等。现行记谱方法一般用代字表示各种乐器的音响,如“大”表示鼓,“仓”表示大锣等。
锣鼓经 luó gǔ jīng1.戏曲打击乐各种谱式的泛称。记谱时一般用某些代表字表示各种乐器的音响﹐如"大"表示鼓﹐"仓"表示大锣﹐"台"表示小锣﹐"七"表示钹﹐"扎"表示板﹐"乙"是休止符等。
九云锣 jiǔ yún luó1.见"九音锣"。
大锣大鼓 dà luó dà gǔ形容大肆宣扬。
擂鼓筛锣 léi gǔ shāi luó擂鼓:急击鼓。筛锣:敲锣。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敲锣打鼓 qiāo luó dǎ gǔ①指欢庆祝贺。②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
鸣锣开道 míng luó kāi dào封建时代官吏出门时,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
筛锣掌号 shāi luó zhǎng hào/háo1.敲锣吹号。
开台锣鼓 kāi tái luó gǔ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开头部分。也比喻一个事件的开头。
开锣喝道 kāi luó hè dào古代官吏出行时,衙役在前面敲锣,吆喝行人回避。亦比喻替人炫耀张扬。
打顺风锣 dǎ/dá shùn fēng luó1.附和别人的言语,没有自己的主见。
收锣罢鼓 shōu luó bà gǔ停止敲击锣鼓。比喻结束,结尾。
敲锣放炮 qiāo luó fàng pào指大张旗鼓地活动。
锣鼓点儿 luó gǔ diǎn ér/er1.指锣鼓等打击乐器敲击的声响和节奏。

锣的解释


(鑼)
luó
一种乐器,铜制,像盘,用槌子敲打出来:锣鼓经(戏曲打击乐各种谱式的泛称)。锣鼓喧天。紧锣密鼓。

笔画数:13;
部首:钅;
笔顺编号:3111525221354


锣字开头的组词

锣的组词(以锣开头)有: 鼓喧天 鼓点儿 鼓经 齐鼓不齐

锣字在中间的组词

锣字结尾的组词

锣字二字组词

锣字三字组词

锣的组词(三字词语)有: 锣鼓经 九云锣 九音锣 铺兵锣 锡荡锣

锣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