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的组词

乳钵 rǔ bō亦作“乳缽”。研细药物的器具,形如臼而小。
木钵 mù bō1.木制的钵。僧人所用食器。
杖钵 zhàng bō1.锡杖与食钵。均为僧人云游必备之具,因以代指僧人行踪。
歙钵 xī/shè bō1.古代歙州出产的一种钵。
法钵 fǎ bō1.僧尼用于化斋盛食的钵盂。
火钵 huǒ bō1.即火盆。
瓶钵 píng bō1.僧人出行所带的食具。瓶盛水,钵盛饭。 2.指僧人化缘。 3.指僧人。
石钵 shí/dàn bō1.陶钵。僧人用的食器。
纳钵 nà bō1.亦作"纳宝"。 2.契丹语译音。相当于汉语的"行在"。辽﹑金﹑元时国君的行营。
四钵 sì bō1.佛成道时,四天王各献一石钵,佛受之,重叠为一而用,故称四钵。见《普曜经.四天王上钵品》。
宝钵 bǎo bō1.称僧人的钵盂的敬辞。
家钵 jiā bō1.原指僧侣师传的食器。引申为家中世传的思想﹑学术﹑技能等。
持钵 chí bō1.佛教语。托钵。 2.引申为行脚。
捺钵 nà bō1.契丹语。相当于汉语的"行在"。辽主的行营。
斋钵 zhāi bō1.即钵。僧尼的食器。
衣钵 yī bō佛教僧尼的袈裟和食器。僧尼受具足戒和到寺院暂住,必以衣钵齐备为条件,这两样也代表僧尼的一切所有。中国禅宗师徒之间的道法授受,常付衣钵为信,称为衣钵相传。后泛指思想、学术、技能上的继承。
钵单 bō dān1.僧人的饭单﹐多用绸片或厚纸折合而成﹐斋食时用以放置﹑铺垫钵盂。
钵头 bō tou1.唐代乐舞节目。传自西域。 2.盛器。
钵拿 bō ná1.亦作"钵那"。 2.钱。梵语的音译。据说八十枚贝珠为一钵拏﹐十六钵拏为一迦利沙钵拏。
钵那 bō nà1.见"钵拿"。
饭钵 fàn bō1.盛饭的钵盂。
优钵罗 yōu bō luó1.植物名。梵语。又译为乌钵罗﹑沤钵罗﹑优钵剌。即青莲花。多产于天竺,其花香洁。
传衣钵 chuán/zhuàn yī/yì bō1.谓传授佛法。衣,袈裟;钵,食具。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钵相传,作为传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后亦泛称师徒传授继承。
传钵袋 chuán/zhuàn bō dài1.犹传衣钵。谓继承祖业。
毕钵罗 bì bō luó1.菩提树的别称。又名思惟树。
营养钵 yíng yǎng bō1.含有较多营养物质的﹑培育作物幼苗用的钵状物。用泥土或泥炭﹑肥料和水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放入制钵器具内制成。
钵塞莫 bō sāi mò1.念珠。梵语P?sakam?l?的译音。珠多以木槵子108颗为一串﹐每念一佛名﹐即过一子。
三摩钵提 sān mó/mā bō tí/dī/dǐ1.梵文Sam?patti的音译。犹三昧。钵,亦作"钵"。
继承衣钵 jì chéng yī bō衣钵:佛教用语,指法衣和食钵。泛指继承某人的思想体系,学术知识或技巧技能。
衣钵相传 yī bō xiāng chuán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钵的解释


(鉢)

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钵子。饭钵。茶钵。乳钵(研药使成细末的器具)。

笔画数:10;
部首:钅;
笔顺编号:3111512341


钵字开头的组词

钵字在中间的组词

钵字结尾的组词

钵字二字组词

钵字三字组词

钵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