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的组词

乳钵 rǔ bō亦作“乳缽”。研细药物的器具,形如臼而小。
击钵 jī bō1.见"击钵催诗"。
水钵 shuǐ bō1.陶制盛水器具。
火钵 huǒ bō1.即火盆。
瓶钵 píng bō1.僧人出行所带的食具。瓶盛水,钵盛饭。 2.指僧人化缘。 3.指僧人。
石钵 shí/dàn bō1.陶钵。僧人用的食器。
研钵 yán/yàn bō1. 硬质材料(如瓷或黄铜)制成的,通常呈碗状的小器皿,用杵在其中将物质捣碎或研磨。
四钵 sì bō1.佛成道时,四天王各献一石钵,佛受之,重叠为一而用,故称四钵。见《普曜经.四天王上钵品》。
宝钵 bǎo bō1.称僧人的钵盂的敬辞。
展钵 zhǎn bō1.谓效僧人以钵盂进食。
指钵 zhǐ bō1. 最小型号的花盆,尤指用于播种育苗(例如兰花种子育苗)。
行钵 xíng/háng bō1.僧侣游方时所带的钵盂。亦借指人们出行时所携的食具。
钵咤 bō zhà1.僧人用以裹身的独幅毡。梵语的音译。
钵授 bō shòu1.犹授钵。僧侣传授衣钵等法物。引申为思想﹑学术﹑技能方面的传授与继承。
钵略 bō lüè1.钵略指西突厥可汗沙钵略。因泛指塞外。
钵龙 bō lóng1.钵中之龙。事本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秦.僧涉》﹕"僧涉(一作沙公)者﹐西域人也……能以秘祝下神龙。每旱﹐坚常使之咒龙。俄而龙便下钵中﹐天辄大雨"。
饭钵 fàn bō1.盛饭的钵盂。
龙钵 lóng bō1.咒龙请雨之钵。典出《晋书.艺术传.僧涉》:"﹝僧涉﹞能以秘祝下神龙,每旱﹐坚常使之咒龙请雨。俄而龙下钵中,天辄大雨,坚及群臣亲就钵观之。"
优昙钵 yōu tán bō1.梵语的音译。又译为优昙﹑优昙华﹑优昙钵罗﹑优钵昙华﹑乌昙跋罗。即无花果树。产印度,我国云南等地亦有生长。其花隐于花托内,一开即敛,不易看见。佛教以为优昙钵开花是佛的瑞应,称为祥瑞花。
传钵袋 chuán/zhuàn bō dài1.犹传衣钵。谓继承祖业。
毕钵罗 bì bō luó1.菩提树的别称。又名思惟树。
钵塞莫 bō sāi mò1.念珠。梵语P?sakam?l?的译音。珠多以木槵子108颗为一串﹐每念一佛名﹐即过一子。
钵特摩 bō tè mó1.红莲花。梵语padma的音译。
钵盂精 bō yú jīng1.指僧人。含调侃意。
降龙钵 jiàng/xiáng lóng bō1.降伏毒龙的佛钵。《佛本行集经.迦叶三兄弟品》﹕"如来化迦叶三兄弟﹐至优娄频螺村﹐求一止息处﹐彼有一草堂﹐迦叶一弟子病下痢﹐秽草堂﹐故以恨摈出之﹐死为毒龙﹐在此草堂害人畜﹐迦叶欲伏之﹐祭祝火神﹐火神之力不及。如来住堂内﹐寂然入禅室。尔时﹐毒龙吐火焰逼如来﹐如来亦入火光三昧﹐身出大火﹐草堂炽燃﹐如大火聚。时毒龙见如来所坐处独寂然无火﹐自至佛所﹐踊身入佛钵中。"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神异下.涉公》﹕"涉公者﹐西域人也……以符坚建元十二年至长安﹐能以秘咒咒下神龙。每
顩钵罗 yǎn bō luó1.梵文Kambala的音译。意为羊毛。
一瓶一钵 yī píng yī bō瓶、钵:和尚盛饮食的器具。指和尚云游时携带的最简单的食器。也比喻家境贫穷,生活简朴。
三摩钵提 sān mó/mā bō tí/dī/dǐ1.梵文Sam?patti的音译。犹三昧。钵,亦作"钵"。
堕罗钵底 duò/huī luó bō dǐ/de1.南海古国名。即堕和罗国。暹罗古都大城梵名音译。
衣钵之传 yī bō zhī chuán原指佛教徒师父把袈裟和食钵传授给徒弟。泛指前人思想、学问、技能的传授和继承。

钵的解释


(鉢)

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钵子。饭钵。茶钵。乳钵(研药使成细末的器具)。

笔画数:10;
部首:钅;
笔顺编号:3111512341


钵字开头的组词

钵字在中间的组词

钵字结尾的组词

钵字二字组词

钵字三字组词

钵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