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的组词

圩田 wéi/xū tián1.低洼地区四周筑堤防水的田地。堤上有涵闸,平时闭闸御水,旱时开闸放水入田,因而旱涝无虑。系由汉以前的围淤湖为田发展而来,至唐代已相当发达。关于圩田的最早记载,是北宋沈括的《万春圩图记》。
上田 shàng/shǎng tián1.土质最好的田地。
乘田 chéng tián1.春秋时鲁国主管畜牧的小吏。《孟子.万章下》:"﹝孔子﹞尝为乘田矣。"赵岐注:"乘田,苑囿之吏也,主六畜之刍牧者也。"后用以指小吏。
力田 lì tián1.努力耕田。亦泛指勤于农事。 2.古时乡官名。汉置。
田亩 tián mǔ1.田地。 2.泛指农村。 3.指乡间百姓。
田佃 tián diàn/tián1.佃户。
田基 tián jī1.圩埂,田埂。
田丁 tián dīng/zhēng1.依附于田庄主的男性成年农民。 2.亦称"田子"﹑"马前牌"。宋代苗人酋长属下的强壮农民。
田官 tián guān1.即农官。职掌农事﹑粮税等。 2.农务官署。
田市 tián shì1.农业和商业。
田时 tián shí1.农忙之时。 2.适于田猎之时。
田月 tián yuè1.农忙季节。
田熟 tián shú1.指庄稼成熟。
田畻 tián chéng1.亦作"田塍"。 2.田埂。
田赋 tián fù中国历代政府对农田征收的税。名称历代有所不同。始于公元前594年。有些朝代将其他课征并入。明、清两代,田赋成为国家主要财政收入。
田间 tián jiān1.亦作"田闲"。 2.田地里。 3.泛指农村﹑乡间。 4.诗人田间(1916-1985)。安徽无为人。1934年参加左联。后主编《每月诗歌》。1938年到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新群众》杂志社社长。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创作部副部长、河北省文联主席。著有长诗《戎冠秀》,诗集《给战斗者》、《马头琴歌集》等。
田首 tián shǒu1.田畦的两端。
白田 bái tián1.旱田。 2.种白谷的田。 3.荒田。 4.地名。在江苏省宝应县南。
弄田 nòng/lòng tián1.汉未央宫有弄田﹐供皇帝宴游。
抄田 chāo tián1.方言。翻土。 2.指翻过土的田。
耤田 jí/jiè tián1.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之田。
课田 kè tián1.征收田赋。
鸟田 niǎo/diǎo tián1.谓群鸟耘田。
琼田草 qióng tián cǎo1.玉芝的异名。古人以为食之可以长生。
田油子 tián yóu zǐ1.方言。指农村中处世经验多而油滑的人。
职分田 zhí fēn/fèn tián1.古代按品级授予官吏作俸禄的公田。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均田﹐地方官吏也按级分给公田﹐为授职分田之始。隋时已有职分田之称﹐以后历代相沿﹐唯授田数量各有增减。职分田于解任时移交后任﹐不得买卖。官吏受田佃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明以后废除﹐但仍有养廉田﹑庄田等名目。
邵平田 shào píng tián1.秦广陵人邵平,在秦亡后,种瓜长安城东之青门。后因以"邵平田"借指退官隐居者的田园。
青田核 qīng tián hé/hú1.传说中产于乌孙国的一种果实的核。
李下瓜田 lǐ xià guā tián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查田定产 chá tián dìng chǎn1.指查清土地亩数,划分土地类别,评定土地等级,订定土地产量,并定实常年产量的工作。是我国解放初期贯彻农业税依率计征,达到合理负担,以鼓励农民积极生产的重要措施。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公布《农业税查田定产工作实施纲要》,详细规定了查田定产的步骤和方法。

田的解释


tián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田野。耕田。
和农业有关的:田家。田园。
古同“畋”,打猎。
古同“佃”,耕作。
姓。

笔画数:5;
部首:田;
笔顺编号:25121


田字开头的组词

田字在中间的组词

田字结尾的组词

田字二字组词

田字三字组词

田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