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的组词

驿丞 yì chéng1.掌管驿站的官。主邮传迎送之事。明清时设置,各府﹑州﹑县多寡有无不一。品级为未入流。
丞史 chéng shǐ1.丞及史。秦汉时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助理官。汉时,丞相有两长史,御史有两丞,合称丞史。太守以下的郡丞﹑长史等佐官,亦总称丞史。
丞局 chéng jú1.宋代为殿前司属下将校的名称。后亦指衙役。
丞属 chéng shǔ1.属官。
丞弼 chéng bì1.辅佐的大臣。 2.辅佐的职位。 3.辅佐。
丞相 chéng xiàng官名。战国时始设,为百官之长。秦代以后,专辅佐皇帝综理国政,但亦有居此位而无实权的。西汉初置相国,后称丞相,西汉末称大司徒,东汉末复称丞相。魏、晋、南北朝间,或称丞相,或称司徒、大丞相、相国等,废置不常。南宋孝宗时,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代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是中书省直隶地区的行政长官。行中书省也设丞相或左右丞相。明初设丞相,不久废。
丞簿 chéng bù1.州郡的丞和主簿等佐官。
丞辅 chéng fǔ1.辅助。
丞辖 chéng xiá1.对尚书左右丞之称。
县丞 xiàn/xuán chéng1.官名。秦汉于诸县置丞,以佐令长,历代因之。
后丞 hòu chéng1.古代天子四辅之一。
果丞 guǒ chéng1.汉官名。掌果产。
水丞 shuǐ chéng1.见"水中丞"。 2.汉代郡县属官名。
海丞 hǎi chéng1.汉代官名。掌海税。
畿丞 jī chéng1.指畿县的县丞。
疑丞 yí/nǐ chéng1.亦作"疑承"。 2.古官名。供天子咨询的四辅中的二臣。后泛指辅佐大臣。
守丞 shǒu chéng1.辅助郡守县令的主要官吏。《史记.陈涉世家》:"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汉书.陈胜传》引此文,颜师古注:"守丞,谓郡丞之居守者。一曰郡守之丞,故曰守丞。"汉《仓颉庙碑侧》:"衙守丞临晋张畴字元德,五百。"衙,左冯翊的属县。一说为郡守丞,或守狱官之丞。或郡邸守邸之丞。参阅《汉书.丙吉传》颜师古注﹑王先谦补注。
扶丞 fú chéng1.扶助。
聋丞 lóng chéng1.《汉书.循吏传.黄霸》:"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后遂以"聋丞"为地方副佐之称。
郡丞 jùn chéng1.郡守的副贰。
邑丞 yì chéng1.县丞。 2.管理公主事务的官吏。
骆丞 luò chéng1.唐骆宾王曾任临海丞,故称。
盘都丞 pán dū/dōu chéng1.对文具盒的戏称。
秘书丞 mì/bì shū chéng1.官名。古代掌文籍等事之官。
素丞相 sù chéng xiāng/xiàng1.谓无丞相之地位而具有丞相之才德与业绩者。
大中丞 dà zhōng chéng1. 古官名,掌管接受公卿的奏事,以及荐举、弹劾官员的事务。如: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府丞鱼 fǔ chéng yú1.《后汉书.羊续传》:"拜续为南阳太守……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后因以喻下属之贿赠。
都丞盒 dū/dōu chéng hé1.盛放文具的盒子。
兴丞相叹 xīng chéng xiàng tàn兴:兴起。两处老鼠的不同境遇使李斯兴起感叹,感叹人的贤与不肖,着急在于自处。
御史中丞 yù shǐ zhōng chéng1.官名。汉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的助理。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纠察百僚,其权颇重。东汉以后不设御史大夫时,即以御史中丞为御史之长。北魏一度改称御史中尉。唐宋虽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即以中丞代行其职。

丞的解释


chéng
帮助,辅佐:丞相(古代辅佐帝王治理国家大事的统率百官的最高大臣)。
封建时代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府丞。县丞。
古同“承”,秉承。

笔画数:6;
部首:一;
笔顺编号:525341


丞字开头的组词

丞的组词(以丞开头)有: 簿

丞字在中间的组词

丞的组词(丞字在中间)有: 兴丞相叹 右丞相 王右丞集 素丞相 左丞相 府丞鱼 车丞相 都丞盒

丞字结尾的组词

丞字二字组词

丞字三字组词

丞字四字组词

丞的组词(四字词语)有: 三班县丞 兴丞相叹 王右丞集 御史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