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组词

木牛 mù niú1.古代一种运载工具。即独轮车。 2.一种耕具。 3.一种攻城器械。
牛奶 niú nǎi1.母牛的奶水,又称牛乳。
牛排 niú pái/pǎi1.一种西菜。用精牛肉切成大片烩炙而成。 2.牛排骨。参见"牛扒"。
牛气 niú qì自高自大的傲气:有了钱,他就更牛气起来了。
牛脔 niú luán1.切成块的牛肉。
牛酪 niú lào1.用牛乳做成的半凝固的食品。
牵牛 qiān niú1.即河鼓。星座名。俗称牛郎星。亦指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故事中的人物。 2.即牛宿。星宿名。 3.指牵牛花。
犊牛 dú niú1.小牛。
留牛 liú niú1.兽名。即牦牛。
罢牛 pí niú1.衰老的牛。
喘牛 chuǎn niú1.见"喘月吴牛"。
帝牛 dì niú1.古代郊祀时所用之牛。
斄牛 lí/tái niú1.牦牛。
马牛 mǎ niú1.马和牛。 2.牛马。比喻迫于生活供人驱使从事艰苦劳动的人。
牛仔裤 niú zī/zǐ/zǎi kù又称“坚固呢裤”。一种男女穿用的紧身便裤。前身裤片无裥,后身裤片无省,门里襟装拉链,前身裤片左右各设有一只斜袋,后片有尖形贴腰的两个贴袋,袋口接缝处钉有金属铆钉并压有明线装饰。具有耐磨、耐脏,穿着贴身、舒适等特点。一般采用劳动布、牛津劳动布等靛蓝色水磨面料。也有用仿麂皮、灯芯绒、平绒等其他面料制成的,统称为“牛仔裤”。
牛渚矶 niú zhǔ jī1.在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长江边,为牛渚山北部突出于长江中的部分,又名采石矶,是沟通大江南北的重要津渡。为晋温峤燃犀﹑袁宏高咏以及传说唐李白捉月溺水处。
牵牛星 qiān niú xīng1.即河鼓。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
牵牛花 qiān niú huā俗称“喇叭花”。双子叶植物,旋花科。一年生缠绕草本。叶互生,近心脏形。花喇叭形,有蓝色、紫色、红色或白色等,一般清晨开放,中午闭合,可供观赏。种子可入药。
归马放牛 guī mǎ fàng niú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买牛息戈 mǎi niú xī gē犹言卖剑买牛。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伯牛之疾 bó niú zhī jí伯牛:人名,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伯牛不幸生了癞疮,那里是不治之症。因此用以指人患的不治的恶疾。
椎牛歃血 chuí niú shà xuè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
牛头阿傍 niú tóu/tou ā/ē bàng1.见"牛头阿旁"。
牛山之悲 niú shān zhī bēi在牛山上发出的悲叹。讥讽因非份之想而引起的悲哀。
牛李党争 niú lǐ dǎng zhēng唐代穆宗至宣宗年间(821-859)的朋党之争。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和以李德裕为首的两个朋党,交替当朝,一方得势,必全力罢黜另一方,李宗闵、李德裕先后被贬死,牛僧孺病亡。
牛蹄之涔 niú tí zhī cén涔:雨水。牛蹄印中的积水。形容水量极少。也比喻处在不能有所作为的境地。
床下牛斗 chuáng xià niú dòu听到床下蚂蚁动,误以为牛在相斗。形容体衰耳聪,极度过敏。
扛鼎抃牛 káng dǐng biàn niú扛鼎:把鼎举起来。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能把鼎举起来,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问牛及马 wèn niú jí mǎ问:询问;及:达到。询问牛的价格,得知马的贵贱。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鞭打快牛 biān dǎ kuài niú越是走得快的牛,越是用鞭子打它,让它走得更快。比喻赏罚不明,奖懒罚勤。

牛的解释


niú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姓。

笔画数:4;
部首:牛;
笔顺编号:3112


牛字开头的组词

牛字在中间的组词

牛字结尾的组词

牛字二字组词

牛字三字组词

牛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