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的组词

夷服 yí fú/fù1.古九服之一。王畿之外﹐每五百里为一区划﹐共有九﹐第七为夷服。
夷由 yí yóu1.亦作"夷犹"。犹豫;迟疑不前。 2.从容自得。 3.鼯鼠的别名。
夷靡 yí mǐ/mí1.低平。 2.倾颓。
冰夷 bīng yí1.即冯夷。传说中的河神。
方夷 fāng yí1.我国古时少数民族之一。
无夷 wú yí1.即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河神名。
旸夷 yáng yí1.铠甲名。
明夷 míng yí1.六十四卦之一。即离下坤上。《易.明夷》:"明夷,利艰贞。"孙星衍集解引郑玄曰:"夷,伤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则伤矣,故谓之明夷。"后因以比喻昏君在上,贤人遭受艰难或不得志。 2.指遭受艰难的贤人志士。 3.鸣鴺。叫着的鹈鹕。明,通"鸣"。《易.明夷》:"明夷于飞﹐垂其翼。"李镜池通义:"明夷﹐借为鸣鴺。"一说﹐即鸣雉。见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卷三。 4.指太阳下山。 5.鸣弓。谓拉弓发射。 6.大弓。 7.东方之国,日出处。
沦夷 lún yí1.衰微;沦落。
等夷 děng yí1.同等;同辈;同等的人。 2.匹比。 3.辈分或等级的差别。
夷届 yí jiè1.终止;止息。
夷床 yí chuáng1.古丧礼陈尸之床。
夷廓 yí kuò1.坦荡﹐宽阔。
夷德 yí dé1.谓夷人之性。 2.常德。
夷拔 yí bá1.攻破。
夷民 yí mín1.谓使度量标准统一﹐民众交易公平。 2.对外国人的泛称。
夷破 yí pò1.攻破。
夷荒 yí huāng1.指蛮夷荒远之地。
夷蛮 yí mán1.古代对东方和南方各族的泛称。
夷诛 yí zhū1.诛杀。
夷貊 yí mò1.古代对东方和北方民族之称。亦泛指各少数民族。
夷阻 yí zǔ1.亦作"夷岨"。 2.平坦和险阻。喻安危;生死。
收夷 shōu yí1.捕杀。
隆夷 lóng yí1.高低起伏。
烧夷弹 shāo yí dàn/tán1.即燃烧弹。参见"燃烧弹"。
尊王攘夷 zūn wáng rǎng yí1.谓尊崇王室﹐排斥夷狄。春秋时代﹐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国家﹐称其他少数民族为"夷狄"。当时﹐周天子的地位已日趋衰微﹐但名义上仍然是诸侯的共主。齐晋等大国为了争取诸侯的领导权,在其主持会盟期间﹐都以"尊王室"﹑"攘夷狄"相号召。汉以后这种正统思想经过敷陈阐发﹐在封建社会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每当汉民族建立的政权受到异族侵略时﹐统治阶级就以"尊王攘夷"作为动员臣民拥护王室﹑团结御敌的口号。《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宋朱熹集注:"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
履险如夷 lǚ xiǎn rú yí履:踩踏;夷:平坦。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化险为夷 huà xiǎn wéi yí险:险阻;夷:平坦。化危险为平安。比喻转危为安。
毁宗夷族 huǐ zōng yí zú把同宗簇的人都杀死。
夷然自若 yí rán zì ruò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夷的解释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夷。九夷(古时称东夷有九种)。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夷杂处(ch?)。
平,平坦,平安:化险为夷。
弄平:夷为平地。
消灭:夷灭。族夷(诛杀犯罪者家族)。
等辈:“诸将皆陛下故等夷”。
古代的锄类工具。
古同“怡”,喜悦。
古同“痍”,创伤。
姓。


笔画数:6;
部首:大;
笔顺编号:151534


夷字开头的组词

夷字在中间的组词

夷字结尾的组词

夷字二字组词

夷字三字组词

夷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