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组词

翰海 hàn hǎi1.古代北海名。《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封狼居胥山,禅于孤洐,登临翰海。"司马贞索隐引崔浩曰:"北海名﹐群鸟之所解羽,故云翰海。"按,唐以前人注释《史记》﹑《汉书》,皆解作海名。但据今人岑仲勉考证,既云"登临",则是山非海,"翰海"当即今蒙古杭爱山的不同音译。或以为突厥语称高山中的深谷为,略去尾音,可译成"杭海"或"翰海"。后亦用以泛指戈壁滩。参见"瀚海"。参阅岑仲勉《自汉至唐漠北几个地名之考定》﹑柴剑虹《"瀚海"辨》。
冰海 bīng hǎi1.比喻剑鞘。 2.长年结冰的海洋。
台海 tái hǎi台湾海峡的简称。
海味 hǎi wèi海洋里出产的食品(多指珍贵的):山珍~。
海屋 hǎi wū1.传说中的海上仙屋。 2.见"海屋筹添"。
海腴 hǎi yú1.人参的别名。
海藻 hǎi zǎo1.亦作"海薻"。 2.又名海萝﹐海苔。生于海中的藻类植物,如海带﹑紫菜﹑石花菜﹑龙须菜等。有的可以吃,有的可以入药。
海邦 hǎi bāng1.古指近海邦国。 2.指沿海省分。 3.指外国。
海镜 hǎi jìng1.指明亮如镜的海或海面。 2.指月亮。 3.蛤类动物名。
盐海 yán hǎi1.指盐湖。
笔海 bǐ hǎi1.犹文苑;文海。 2.插笔的器具。
薄海 bó hǎi1.到达海边。语本《书.益稷》:"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孔颖达疏:"外迫四海,言从京师而至于四海也。" 2.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
边海 biān hǎi1.靠海,临海。 2.近陆地的海。 3.海边。 4.指我国西北靠近青海湖地方。 5.边远。
滚海蛟 gǔn hǎi jiāo1.宋郑广的自称。
青海骢 qīng hǎi cōng1.《北史.吐谷浑传》载﹕"青海周回千余里﹐海内有小山。每冬冰合后﹐以良牝马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得驹﹐号为龙种﹐必多骏异。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也。"后因以泛指骏马。
宽洪海量 kuān hóng hǎi liàng形容度量大,能容人。同“宽宏大量”。
山南海北 shān nán hǎi běi指遥远的地方。
苦海无涯 kǔ hǎi wú yá苦海:比喻极困苦的环境。佛家语,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
义海恩山 yì hǎi ēn shān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喻恩情道义深厚。
无边苦海 wú biān kǔ hǎi原为佛家语,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
木瓜海棠 mù guā hǎi táng1.海棠之一种,结实如木瓜,可食。
林海雪原 lín hǎi xuě yuán长篇小说。曲波作。1957年发表。解放战争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团参谋长少剑波奉命率领一支武装小分队,深入东北的林海雪原,消灭盘踞在那里的土匪。他们战胜重重天险,发动群众,取得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的胜利,最终全歼顽匪。小说情节惊险,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
江翻海倒 jiāng fān hǎi dǎo犹江翻海沸。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
海晏河清 hǎi yàn hé qīng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海洋潮汐 hǎi yáng cháo xī习称“海潮”。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各处的引力不同所引起的海面水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一般一地的潮位每昼夜有两次涨落:一次在白天,称为“潮”;一次在晚上,称为“汐”,合称“潮汐”。
海洋资源 hǎi yáng zī yuán指来源、形成和存在方式均直接与海洋有关的自然资源。包括海水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对海洋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已日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海盟山呪 hǎi méng shān zhòu1.犹言海誓山盟。
石沈大海 shí/dàn shěn/chén dà/dài/tài hǎi1.见"石沉大海"。
情深如海 qíng shēn rú hǎi感情像海一样深厚。
逾山越海 yú shān yuè hǎi越过山海。指长途跋涉。

海的解释


hǎi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用于湖泊名称:青海。中南海。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海。火海。
漫无目标地:海骂。海找。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
特指中国上海:海派。
姓。

笔画数:10;
部首:氵;
笔顺编号:4413155414


海字开头的组词

海字在中间的组词

海字结尾的组词

海字二字组词

海字三字组词

海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