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的组词

排箫 pái/pǎi xiāo1.古代管乐器。也称箫。编竹而成,大者二十三管,小者十六管,按律排列于木椟中,上端平齐,下端两旁长而中部短,参差不同,故又名"参差"。管底以蜡蜜封堵的称"底箫",无底的称"洞箫"。木椟以红或黑色髹漆,有戗作云形者,则称"云箫"。 2.吹箫。
凤箫 fèng xiāo1.指凤女,即弄玉。 2.即排箫。比竹为之,参差如凤翼,故名。
林箫 lín xiāo1.丛生的小竹。箫,通"筱"。
楚箫 chǔ xiāo1.《文选.王褒》:"原夫萧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李善注:"《江图》曰:慈母山,此山竹作箫笛,有妙声。《丹阳记》曰:江宁县慈母山,临江,生箫管竹。"慈母山为楚地,因称箫为"楚箫"。亦指其声。
笳箫 jiā xiāo1.犹笳管。
箫史 xiāo shǐ1.古代传说中善吹箫的人。汉刘向《列仙传.箫史》:"箫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后以"箫史"泛指如意郎君。
箫吟 xiāo yín1.箫的鸣声。
箫吹 xiāo chuī1.箫声。
箫孔 xiāo kǒng1.箫上的洞孔。
箫管 xiāo guǎn1.排箫和大管。泛指管乐器。
箫韶 xiāo sháo1.舜乐名。 2.泛指美妙的仙乐。
箫鼓 xiāo gǔ1.箫与鼓。泛指乐奏。
宫箫 gōng xiāo1.精致的箫。
风箫 fēng xiāo1.指风声。
饧箫 táng/xíng xiāo1.卖饴糖人所吹的箫。语本《诗.周颂.有瞽》:"箫管备举。"郑玄笺:"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也。"孔颖达疏:"其时卖饧之人吹箫以自表也。"
鼻箫 bí xiāo1.即鼻笛。
龙箫 lóng xiāo1.有龙形绘刻的洞箫。
箫铙歌 xiāo náo gē1.军乐名。相传黄帝命岐伯所作。
吹箫吴市 chuī xiāo wú shì1.谓乞食。
凤箫龙管 fèng xiāo lóng guǎn指笙箫一类管乐的吹奏声。
剑态箫心 jiàn tai xiāo xīn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同“剑气箫心”。
吴市吹箫 wú shì chuī xiāo吴:古国名。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
村箫社鼓 cūn xiāo shè gǔ指民间鼓乐。
楼船箫鼓 lóu chuán xiāo gǔ乘坐楼船,吹箫击鼓。楼船:有楼饰的游船。
玉箫金管 yù xiāo jīn guǎn泛指雕饰华美的管乐器。同“玉箫金琯”。
箫心剑态 xiāo xīn jiàn tài1.犹言幽情侠骨。
箫韶九成 xiāo sháo jiǔ chéng箫韶:虞舜时的乐章;九成:九章。指箫韶音乐奏了九章。
吹箫乞食 chuī xiāo qǐ shí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后指沿街乞讨。
吹箫散楚 chuī xiāo sàn/sǎn chǔ1.传统戏曲(如明沈采《千金记》)搬演: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汉军师张良令汉军于高阜上吹唱楚歌,引发楚军的思乡之情。楚子弟兵感乡音而悲,卸甲四散,项羽败亡。吹奏楚歌或用箫﹑笛,因以"吹箫散楚"谓瓦解敌军。
品箫弄笛 pǐn xiāo nòng dí吹奏洞箫和笛子。指人擅长音乐。

箫的解释


(簫)
xiāo
管乐器名,古代的“排箫”是许多管子排在一起的,现代用一根管子,竖着吹,亦称“洞箫”。
弓的末端。

笔画数:14;
部首:艹;
笔顺编号:31431451123234


箫字开头的组词

箫字在中间的组词

箫字结尾的组词

箫字二字组词

箫字三字组词

箫的组词(三字词语)有: 箫管竹 箫铙歌 吹箫客

箫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