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组词

古诗 gǔ shī①古体诗。②泛指古代诗等。
新诗 xīn shī中国诗歌的一种。与“旧体诗”相对。出现于新文化运动中,当时也称“白话诗”。形式上采用与口语接近的白话,并突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最早的作者为胡适。
旧诗 jiù shī指用文言和传统格律写的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歌诗 gē shī1.咏唱诗篇。 2.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3.泛指诗歌。
絶诗 jué shī1.即绝句。
诗奁 shī lián1.犹诗箧。
诗孙 shī sūn/xùn1.诗人后代。
诗律 shī lǜ1.诗歌与刑律。 2.诗的格律。
诗星 shī xīng1.诗人中的明星。
诗橐 shī tuó1.即诗囊。
诗琴 shī qín1. 源自东方有大梨形琴身和带品的指板、有六到十三对琴弦、用置于琴头中的弦轴调音的弹拨乐器。
诗祖 shī zǔ1.诗的某一流派的创始人。
诗说 shī shuō/shuì/yuè1.有关诗的论说。如宋姜夔有《白石道人诗说》﹔宋吴陵有《诗说》。
诗辞 shī cí1.诗和辞赋。
诗鸿 shī hóng1.指赠答唱和的诗。
定场诗 dìng cháng/chǎng shī戏曲中角色第一次出场开头所念的诗,通常是四句。
三家诗 sān jiā/gū/jie shī指“鲁诗”、“齐诗”、“韩诗”三个解说《诗经》含义的学派,同属今文学派。西汉时曾为三家设学官(博士)。现均已亡佚,仅存《韩诗外传》。
上场诗 shàng/shǎng cháng/chǎng shī1.戏剧用语。脚色登场时常先念韵语数句,谓之"上场诗"。可用前人成作,亦可由剧作家自撰。其内容按人物的身份﹑年龄及剧情而有所不同。念过上场诗,接着便自述姓名﹑籍贯﹑身份,或交代与剧情有关的人物和情节。始于元,明清仍之。例如: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白发刁骚两鬓侵,老来灰却少年心。不思再谓皇家俸,但得自安抵万金。老夫姓孟,双名从叔,祖居汴梁扶沟县人氏。"其中"白发刁骚两鬓侵"等四句即为上场诗。
八咏诗 bā yǒng shī1.南朝齐沈约守东阳时﹐建元畅楼﹐并作《登台望秋月》﹑《会圃临东风》﹑《岁暮愍衰草》﹑《霜来悲落桐》﹑《夕行闻夜鹤》﹑《晨征听晓鸿》﹑《解佩去朝市》﹑《被褐守山东》等诗八首﹐称"八咏诗"。亦省称"八咏"。
八韵诗 bā yùn shī1.清代科举考试用的一种诗体。又叫"试帖诗"。与八股文同试。初为五言六韵,后为五言八韵﹐格式要求极严。
六笙诗 liù/lù shēng shī1.亦称"笙诗"。 2.《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佚诗的合称。这六篇诗都已亡佚﹐在《仪礼.燕礼》中其曲都以笙吹奏﹐故名。
盘中诗 pán zhōng shī1.杂体诗名。 2.全诗凡一百六十八字,四十九句,二十七韵,篇中多伤离怨别之辞。读时从中央以周四角,宛转回环,当属回文诗体一类。
诗博士 shī bó shì1.教授诗歌之官。
赛诗会 sài shī huì/kuài1.比赛诗歌的集会。
诗云子曰 shī yún zǐ yuè《诗经》所说和孔子所言。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经典著作。
明诗别裁 míng shī bié/biè cái总集名。清代沈德潜、周准合编。十二卷。收录明代诗歌一千零十余首,作家三百四十人。能大致反映明诗概貌,并注意选入无名氏作者和明遗民诗人的作品,流传较广。
诗书发冢 shī shū fà zhǒng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诗以道志 shī yǐ dào zhì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
诗朋酒侪 shī péng jiǔ chái侪:辈。在一起写诗喝酒的朋友。
酒朋诗侣 jiǔ péng shī lǚ指在一起喝酒作诗的朋友。

诗的解释


(詩)
shī
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诗歌。诗话(a.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b.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诗集。诗剧。诗篇。诗人。诗章。诗史。吟诗。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笔画数:8;
部首:讠;
笔顺编号:45121124


诗字开头的组词

诗字在中间的组词

诗字结尾的组词

诗字二字组词

诗字三字组词

诗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