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的组词

诸君 zhū jūn1.指年老者。《管子.海王》﹕"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而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使君施令曰﹕吾将籍于诸君吾子﹐则必嚣号。"尹知章注﹕"诸君﹐谓老男老女也。"一说"诸"通"都"﹐都君﹐指在都邑享受免除赋税权利的人。郭沫若等集校﹕"张佩纶曰﹕诸君﹐诸﹑都通。《禹贡》'被孟诸'﹐《史记》作'孟都'﹐是其证……此'诸君'即'都君子有复除者'﹐其人不在正籍。以盐策加价则有复除者亦无不食盐。《注》以为老男老女﹐非是。" 2.敬辞。犹诸位。 3.各个国君。
诸父 zhū fù/fǔ1.古代天子对同姓诸侯﹑诸侯对同姓大夫﹐皆尊称为"父"﹐多数就称为"诸父"。 2.指伯父和叔父。
付诸 fù zhū1.使改变形状或性质。
方诸 fāng zhū1.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 2.传说中仙人住所。
桃诸 táo zhū1.亦作"桃菹"。 2.经过淹渍晾晒,供冬天食用的桃实。
瞻诸 zhān zhū1.传说中的山名。 2.蟾蜍的别名。见《骈雅.释虫鱼》。
礛诸 jiān zhū1.见"礛?"。
因诸 yīn zhū1.相传为齐国狱名。《公羊传.昭公二十一年》:"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诸者然。"何休注:"因诸者,齐故刑人之地。"徐彦疏:"旧说云:即《博物志》云'周曰囹圄,齐曰因诸'是也。"按,今本《博物志》无此文。一说"因诸"为齐国放逐犯人的地区。见陈立《公羊义疏》卷六四﹑俞樾《群经平议.公羊传》。
揽诸 lǎn zhū1.传说中食鬼的神名。
詹诸 zhān zhū1.即蟾蜍。蛤蟆。詹﹐通"蟾"。
诸僚 zhū liáo1.同僚。 2.古代少数民族名。分布于岭南一带和海中岛屿上。
诸加 zhū jiā1.指各种增加的祭品。
诸史 zhū shǐ1.众史官。 2.各种史书。
诸妇 zhū fù1.兄弟之妻的统称。
诸娣 zhū dì1.众妾。
诸家 zhū jiā/gū/jie1.各个人家。 2.各个学派﹐亦指研究某一方面学问的各个专家。 3.别的人家。
诸尖 zhū jiān1.鸽的一种。
诸尘 zhū chén1.佛教语。指色﹑声﹑香﹑味﹑触五尘。
诸方 zhū fāng1.各地方。 2.犹诸道。 3.别的方位﹔别的地方。
诸蕃 zhū fán/fān/bō/pí1.指边疆各少数民族。
诸问 zhū wèn1.问辩。
诸侯王 zhū hóu/hòu wáng1.汉代皇子被封为王者。
诸公调 zhū gōng tiáo/diào1.即诸宫调。
诸班直 zhū bān zhí1.宋代皇帝的贴身禁卫军。
诸葛菜 zhū gé/gě cài1.即蔓菁。
诸如此类 zhū rú cǐ lèi诸:众多;此:这,这样。象这类的各种事物。
问诸水滨 wèn zhū shuǐ bīn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
一切诸佛 yī qiē/qiè zhū fó/fú/bì/bó1.佛教对三世十方诸佛的总称。
投诸四裔 tóu zhū sì yì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
放诸四裔 fàng zhū sì yì放:放逐;四裔:四方边远之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

诸的解释


(諸)
zhū
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犹“之”:“能事诸乎?”。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诸越”。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姓。

笔画数:10;
部首:讠;
笔顺编号:4512132511


诸字开头的组词

诸字在中间的组词

诸字结尾的组词

诸字二字组词

诸字三字组词

诸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