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的组词

作宪 zuò xiàn1.树立典范﹑榜样。
副宪 fù/pì xiàn1.清代都察院副长官左副都御史的别称。
古宪 gǔ xiàn1.古代的典章制度。
时宪 shí xiàn1.《书.说命中》:"惟天聪明,惟圣时宪。"孔传:"宪,法也。言圣王法天以立教。"谓以天为法建立法制。后称当时的教令为时宪。 2.即时宪历。
朝宪 cháo xiàn1.朝廷的法令﹑制度。
洪宪 hóng xiàn1.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自谋称帝时定的年号。从1916年1月1日始至3月23日废止,为时仅两个多月。
礼宪 lǐ xiàn1.礼仪和法令。
大宪 dà xiàn1.清代地方官员对总督或巡抚的称谓。
奉宪 fèng xiàn1.奉行法令;奉命。
宪写 xiàn xiě1.仿效;模仿。
宪命 xiàn mìng1.法令。
宪委 xiàn wěi1.旧时谓上司的委派。
宪官 xiàn guān1.御史台或都察院所属的官员。因掌持刑宪典章,故称。 2.主持历法的官员。
宪掾 xiàn yuàn1.掌刑狱的佐贰官。
宪牌 xiàn pái1.旧时官府的告示牌或捕人的票牌。
宪规 xiàn guī1.法规。
宪谕 xiàn yù1.上司的吩咐。
宪象 xiàn xiàng1.观测推算天象。
宪车 xiàn chē/jú1.犹宪驾。
常宪 cháng xiàn1.常法。
意宪 yì xiàn1.意思,意志。
掌宪 zhǎng xiàn1.掌管风纪法制。 2.都御史的别称。
谨宪 jǐn xiàn1.谨守宪纲。
三大宪 sān dà/dài/tài xiàn1.清代地方官员对抚台(巡抚)﹑藩台(布政使)﹑臬台(提刑按察使)的合称。
原宪贫 yuán xiàn pín1.原宪,孔子弟子,为古之清高贫寒之士。《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牗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纵履﹐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后因以"原宪贫"为文士清贫的典故。
时宪历 shí xiàn lì1.历法名。制定于明末,清顺治二年(1645年)颁行,正式采用定气注历。这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五次(即最后一次)大改革。
大都宪 dà dū xiàn1.明代称巡抚从三品为大都宪。
口含天宪 kǒu hán tiān xiàn天宪:指朝廷法令。比喻说话就是法律,可以决定人的生死。
君主立宪 jūn zhǔ lì xiàn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
宪章运动 xiàn zhāng yùn dòng英国工人阶级争取以普选权为主的政治权利的群众运动。1836年,伦敦工人协会成立,次年提出《人民宪章》,要求实行普选权,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等要求。1838年《宪章》以法案形式公布,征集人民签名,形成宪章运动第一次高潮。至1848年共出现三次高潮,但均遭镇压。它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宪的解释


(憲)
xiàn
法令:宪章。宪令。宪兵。
指“宪法”:违宪。立宪。制宪。

笔画数:9;
部首:宀;
笔顺编号:445312135


宪字开头的组词

宪字在中间的组词

宪字结尾的组词

宪字二字组词

宪字三字组词

宪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