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的组词

芦粟 lú sù1.高粱的一个品种。又称甜高粱,俗称甜芦粟,茎可生吃或制糖。
芦花 lú huā1.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2.借指芦衣。
芦荡 lú dàng1.芦苇丛生的水沼地。
瓠芦 hù lú1.见"瓠"。
塞芦 sāi/sài/sè lú1.席箕草的别名。可供编织用具。
胡芦 hú lú1.同"葫芦"。 2.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状如两个球连在一起﹐成熟后表面光滑﹐可做器皿﹐常用以盛酒。
芦笳 lú jiā1.古代的一种管乐器。以芦叶为管,管口有哨簧,管面有音孔,下端范铜为喇叭嘴状,吹时用指启闭音孔,以调音节。清代兵营巡哨多用之。
芦箔 lú bó1.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或筛子。
芦苻 lú fú1.即芦莩。
芦衣 lú yī/yì用芦花代棉絮做成的冬衣。据《太平御览》引《孝子传》:闵子骞幼时受后母虐待,冬天只能穿芦衣御寒。他父亲知道后要赶走后母,子骞跪着求情说:“母亲在只我一人受冻,母亲走则三个儿子都要受冻了。”后用“芦衣”作为孝子的典故。
芦锥 lú zhuī1.芦芽。
芦雪 lú xuě1.即芦花。因芦花色白如雪,故称。
苞芦 bāo lú1.芦笋。
葫芦提 hú lú tí/dī/dǐ1.亦作"葫芦蹄"。亦作"葫芦题"。亦作"葫芦啼"。 2.犹糊涂。
葫芦科 hú lú kē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草质或木质藤本,大多有卷须。花绝大多数为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花萼和花冠五裂,雄蕊五枚,雌蕊通常一枚。果实大多为肉质瓠果。多数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如黄瓜、南瓜、西瓜、冬瓜、葫芦等。
闷葫芦 mèn hú lú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水葫芦 shuǐ hú lú1.刁鸭的俗名。 2.水生植物。即凤眼蓝。绿叶,开淡紫色花。繁殖特别快,可作为猪饲料或绿肥。
沙芦菔 shā/shà lú fú1.见"沙萝卜"。
火葫芦 huǒ hú lú1.形似葫芦,内装火药的引火战具。
电葫芦 diàn hú lú“电动滑车”的俗称。用电力驱动的吊挂式起重机械。多用于临时性吊装作业。
穷士芦 qióng shì lú1.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伍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后因称芦苇为"穷士芦"。
押不芦 yā bù lú1.亦称"押不卢"。 2.来自阿拉伯语yabruh或abruh(波斯语jabrūh),草名。产西方。有毒。具有催眠麻醉作用。传说能起死回生。
胡芦提 hú lú tí/dī/dǐ1.见"胡卢提"。
胡芦笙 hú lú shēng1.即葫芦笙。吹管乐器。历史悠久﹐1957年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和晋宁县石寨山古墓群都曾出土铜胡芦笙﹐据测定属春秋晩期和战国初期遗物。
芦沟桥 lú gōu qiáo1.在北京广安门西,跨永定河上。建于金,清初重建。全桥由十一孔石拱组成。桥旁石栏上共精刻石狮子485个,千姿百态,生动雄伟。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芦笙节 lú shēng jié也称“九月芦笙会”。贵州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九月二十七日开始,为期2~3天。届时,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芦笙会场,开展以跳芦笙舞为主的各种文体活动,庆祝丰收。
葫芦啼 hú lú tí1.见"葫芦提"。
黄芦木 huáng lú mù1.见"黄栌木"。
明月芦花 míng yuè lú huā形容虚无缥缈,夜色凄迷的境界。也比喻杳无踪迹。
闷嘴葫芦 mèn zuǐ hú lú不爱说话的人。

芦的解释



〔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芦花”、“芦根”、“芦笛”、“芦席”、“芦荡”;亦简称“
姓。苇”,如“芦丛”、“芦塘”、“芦箔”、“芦荡”。

笔画数:7;
部首:艹;
笔顺编号:1224513


芦字开头的组词

芦字在中间的组词

芦字结尾的组词

芦字二字组词

芦字三字组词

芦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