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的组词

沅湘 yuán xiāng1.沅水和湘水的并称。战国楚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沅湘间。
湖湘 hú xiāng1.湖南省洞庭湖和湘江地带。常用来代指湖南。
湘剧 xiāng jù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南中部、东部和江西西部。曾名“长沙湘戏”。是兼唱高腔、低牌子、昆腔、弹腔的多声腔剧种。高腔源于弋阳腔,明中叶已在长沙流行;后昆腔、弹腔等传入。剧目有《拜月记》、《追鱼记》、《琵琶上路》等约一千一百种。
湘君 xiāng jūn《楚辞·九歌》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湘君为湘水之神,此篇为祭祀湘君之歌。
湘妃 xiāng fēi/pèi1.舜二妃娥皇﹑女英。相传二妃没于湘水,遂为湘水之神。
湘平 xiāng píng1.指清末湖南省湘潭所用之平色。平,平色,旧时的一种衡量标准。每两约合库平八钱一分一厘七毫,合市制九钱六分八厘九毫。
湘月 xiāng yuè1.词牌名。即《念奴娇》。宋姜夔有《湘月》词。自注:"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
湘汉 xiāng hàn1.湘水与汉水的并称。
湘江 xiāng jiāng长江中游支流,属洞庭湖水系。源于广西东北部海洋山西麓,经湖南南部和东部,向北注入洞庭湖。长856千米。流量丰富,在长江流域中仅次于岷江。湖南省最大河流,重要的内河航运干线。
湘沅 xiāng yuán1.湘江与沅江的并称。二水皆在湖南省,又常并称沅湘。
湘流 xiāng liú1.指湘江。
湘燕 xiāng yàn/yān1.湖南零陵山上燕状之石。相传遇风雨即上下群飞,如真燕。
湘瑟 xiāng sè1.湘妃所弹之瑟。亦指代瑟。瑟,弦乐器。
湘神 xiāng shén1.湘水之神。
湘筠 xiāng yún/jūn1.湘竹。
湘管 xiāng guǎn1.毛笔。以湘竹制作,故名。
湘簟 xiāng diàn1.湘竹编的席子。
湘绣 xiāng xiù指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于清代后期形成独特体系。主要特点是作风写实,多用施针,刻画物体形象的真实感较强。传统题材以狮虎猛兽最具特色。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湘裙 xiāng qún1.湘地丝织品制成的女裙。
韩湘子 hán xiāng zǐ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为韩愈族侄,某年初冬时曾在几天内令牡丹花开数种颜色,每朵花上都有诗一联,韩愈大为惊异。又以法术点化韩愈,韩愈谪官潮阳,他冒雪前来相送,并告以花上之诗。告别时又告以未来之事,后皆应验。
湘君竹 xiāng jūn zhú1.即湘妃竹。
湘女庙 xiāng nǚ/rǔ miào1.即湘山祠。
湘女祠 xiāng nǚ/rǔ cí1.即湘山祠。
湘妃椅 xiāng fēi/pèi yǐ/yī1.湘妃竹制的椅子。
湘江竹 xiāng jiāng zhú1.即湘妃竹。
湘潭市 xiāng tán shì在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湘黔铁路线上。1950年设市。人口63.4万(1995年)。为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有著名的湘潭电机厂。名胜古迹有雨湖公园、关圣殿、鲁班殿、文庙、昭山寺等。
南极潇湘 nán/nā jí xiāo xiāng1. 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极,尽。如: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沅芷湘兰 yuán zhǐ xiāng lán本指生于沅湘两岸的芳草,后用以比喻高洁的人或事物。同“沅芷澧兰”。
湘东一目 xiāng dōng yī mù1.湘东王萧绎初生时患眼疾,梁高祖自为医治,遂盲一目。后在江陵称帝,是为元帝。即位第三年,西魏攻陷江陵,被杀。见《梁书.元帝纪》。后人以"湘东一目"指棋眼。
湘陵妃子 xiāng líng fēi/pèi zǐ1.即湘妃。

湘的解释


xiāng
〔湘江〕水名,源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经过湖南省,注入洞庭湖。
湖南省的别称:湘绣。湘剧。湘菜。湘语。

笔画数:12;
部首:氵;
笔顺编号:441123425111


湘字开头的组词

湘字在中间的组词

湘的组词(湘字在中间)有: 韩湘子 楚云湘雨 楚葛湘纱 沅芷湘兰

湘字结尾的组词

湘字二字组词

湘字三字组词

湘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