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的组词

三湘 sān xiāng1.湖南湘乡﹑湘潭﹑湘阴(或湘源),合称三湘。见《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诗文中的三湘,多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 2.指沅湘﹑潇湘﹑资湘。 3.指湖南。
沅湘 yuán xiāng1.沅水和湘水的并称。战国楚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沅湘间。
湘军 xiāng jūn清末曾国藩编练的封建武装。为镇压太平天国,1853年曾国藩在湖南地主团练的基础上扩编而成。官兵之间有浓厚的封建隶属关系。次年开始与太平军作战,到处屠杀焚掠,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和其他农民起义。
湘君 xiāng jūn《楚辞·九歌》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湘君为湘水之神,此篇为祭祀湘君之歌。
湘吴 xiāng wú1.湘水与吴兴的并称。
湘山 xiāng shān1.山名。即君山。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 2.山名。即黄陵山。在湖南省湘潭市北。
湘平 xiāng píng1.指清末湖南省湘潭所用之平色。平,平色,旧时的一种衡量标准。每两约合库平八钱一分一厘七毫,合市制九钱六分八厘九毫。
湘弦 xiāng xián1.即湘瑟。
湘文 xiāng wén1.湘地丝织品的花纹。 2.湘竹的花纹。
湘汉 xiāng hàn1.湘水与汉水的并称。
湘江 xiāng jiāng长江中游支流,属洞庭湖水系。源于广西东北部海洋山西麓,经湖南南部和东部,向北注入洞庭湖。长856千米。流量丰富,在长江流域中仅次于岷江。湖南省最大河流,重要的内河航运干线。
湘沅 xiāng yuán1.湘江与沅江的并称。二水皆在湖南省,又常并称沅湘。
湘瑟 xiāng sè1.湘妃所弹之瑟。亦指代瑟。瑟,弦乐器。
湘竹 xiāng zhú1.即湘妃竹。 2.借指竹席。
湘簟 xiāng diàn1.湘竹编的席子。
湘累 xiāng léi/lěi/lèi1.指 屈原 。2.借指因罪被贬黜的人。
湘罗 xiāng luó1.湘江与汨罗江的并称。借指湖南省。
漓湘 lí xiāng1.漓江与湘江的并称。
潇湘 xiāo xiāng1.指湘江。因湘江水清深故名。 2.湘江与潇水的并称。多借指今湖南地区。
衡湘 héng xiāng1.衡山和湘水的并称。
湘君竹 xiāng jūn zhú1.即湘妃竹。
湘妃椅 xiāng fēi/pèi yǐ/yī1.湘妃竹制的椅子。
湘山祠 xiāng shān cí1.供奉湘水神的庙宇。在洞庭湖君山上。
楚云湘雨 chǔ yún xiāng yǔ比喻男女幽情。
楚葛湘纱 chǔ gé/gě xiāng shā1.湘楚产的精细纺织品。
湘东一目 xiāng dōng yī mù1.湘东王萧绎初生时患眼疾,梁高祖自为医治,遂盲一目。后在江陵称帝,是为元帝。即位第三年,西魏攻陷江陵,被杀。见《梁书.元帝纪》。后人以"湘东一目"指棋眼。
湘妃鼓瑟 xiāng fēi/pèi gǔ sè1.见"湘灵鼓瑟"。
湘桂铁路 xiāng guì tiě lù从湖南衡阳到广西友谊关,与越南铁路相连。途经桂林、柳州、南宁等地。长1013千米。1955年全线通车(来宾以北段1941年筑成)。柳州至黎塘段已建成复线。为中国华南地区重要铁路干线。
湘江评论 xiāng jiāng píng lùn/lún周刊。1919年7月创刊于湖南长沙。毛泽东主编。8月被军阀政府查封。
湘黔铁路 xiāng qián tiě lù从湖南株洲经湘潭到贵州贵阳。其中贵定至贵阳段长76千米,与黔桂线合一,1958年筑成。株洲至贵定段长821千米,1972年筑成。是连接中国华中和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与贵昆和浙赣、沪杭等线组成长江以南东西交通大动脉。

湘的解释


xiāng
〔湘江〕水名,源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经过湖南省,注入洞庭湖。
湖南省的别称:湘绣。湘剧。湘菜。湘语。

笔画数:12;
部首:氵;
笔顺编号:441123425111


湘字开头的组词

湘字在中间的组词

湘的组词(湘字在中间)有: 韩湘子 楚云湘雨 楚葛湘纱 沅芷湘兰

湘字结尾的组词

湘字二字组词

湘字三字组词

湘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