役的组词

奴役 nú yì把人当奴隶来差遣使唤:备受奴役|被压迫被奴役的人站了起来。
事役 shì yì1.劳役。 2.政务;公务。 3.指战事。
于役 yú yì1.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
使役 shǐ yì1.服役;服事,伺候。 2.指仆役。 3.役使,驱使。
傜役 yáo yì1.亦作"傜伇"。 2.古代官方规定的平民(主要是农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所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社会劳动。一般有力役﹑军役和杂役。历代以来,名目繁多,办法苛严。
厨役 chú yì1.担任炊事的仆役。
县役 xiàn/xuán yì1.旧时县衙差役。
极役 jí yì1.极尽战事。
校役 xiào/jiào yì1.旧时对学校中工友的称呼。
正役 zhèng yì1.明代赋役制度之一。即里甲法。 2.旧时兵役制之一。民国二十二年公布之兵役法规定:现役期满,退伍服正役。正役为期六年,在乡应赴规定之演习,战时动员召集之。
科役 kē yì1.征发徭役。
员役 yuán yì1.从事某项工作的官员;办事的吏员。
小役 xiǎo yì1.小差事。 2.小规模的劳役。
巡役 xún yì1.巡视督察徒役。 2.巡查的差役。
役事 yì shì1.劳役之事。 2.泛指公家的各种事务。 3.泛指事务。 4.犹办事。
役养 yì yǎng1.役使。 2.役使休养。
役务 yì wù1.劳役之事。
役徒 yì tú1.服劳役者。
役所 yì suǒ1.役作的处所。
征役 zhēng yì1.赋税与徭役。 2.指徭役。 3.行役。
色役 sè/shǎi yì1.古时徭役之一。盛行于唐代,即由官府佥派人户去各级品官和官衙担任仆役的一种差役。
董役 dǒng yì1.监督劳作。 2.正其事理。
趣役 qù/cù yì1.奔走服侍。
费役 fèi yì1.谓耗费民力的劳役。
野役 yě yì1.周代王城郊外"野"地的兵众徒役。
限役 xiàn yì1.谓供职。官吏每天在限定时间到职﹐故称。
预备役 yù bèi yì也称“后备役”。公民在军队外所服的兵役。是国家储备后备兵员以随时进行兵员补充的重要方式。分军官预备役和士兵预备役。在中国,退出现役而符合服预备役条件的士兵和军官,编入民兵组织或进行预备役登记的公民,均分别服士兵预备役和军官预备役。
无能为役 wú néng wéi yì役:役使。简直连供给他们役使都不配。自谦才干远不能和别人相比。
灵武之役 líng wǔ zhī yì1.东汉段颎曾大破东羌于灵武谷。见《后汉书.段颎传》。后以"灵武之役"借指战胜异族的关键战役。
黄桥战役 huáng qiáo zhàn yì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江苏泰兴以东黄桥地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的自卫反击战。1940年10月初,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率一万五千余人进犯黄桥地区的新四军。新四军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自卫原则,予以坚决还击,取得了共歼敌一万一千余人的胜利,巩固苏北抗日根据地。黄桥战役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役的解释



服兵务,从军:从役。现役。
战事:战役。
服劳力之事:劳役。徭役。
使唤:役使。奴役。
被役使的人:役夫。役徒。仆役。杂役。

笔画数:7;
部首:彳;
笔顺编号:3323554


役字开头的组词

役字在中间的组词

役字结尾的组词

役字二字组词

役字三字组词

役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