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的组词
三仗 | sān zhàng1.即勋仗。唐天子衙卫分为五仗:一曰供奉仗,以左右卫为之;二曰亲仗,以亲卫为之;三曰勋仗,以勋卫为之;四曰翊仗,以翊卫为之;五曰散手仗,以亲﹑勋﹑翊卫为之。皆带刀捉仗,列坐于东西廊下。见《新唐书.仪卫志上》。 2.三件武器。 |
三国 | sān guó时代名。继东汉后出现的魏、蜀(蜀汉)、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时期。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起,至280年吴灭亡为止。一般把赤壁之战后至魏、蜀、吴建国前的历史也划入三国时期。 |
三壤 | sān rǎng1.古时按土质的肥瘠将耕地分为上﹑中﹑下三品,称为三壤。 |
三张 | sān zhāng1.指汉末五斗米道的三个首领张陵﹑张衡﹑张鲁。三人之名见《三国志.魏志.张鲁传》。或谓指张陵﹑张鲁﹑张角。 2.西晋文学家张载与弟张协﹑张亢的合称。 3.唐之张穉珪﹑张九龄﹑张休先后出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太守,有德政,州人称为三张。 |
三德 | sān dé1.三种品德。随文而异。 2.即三老。 3.指狐的三种特性。 |
三悊 | sān zhé1.见"三哲"。 |
三段 | sān duàn1.犹言三节,三块。 2.指三段论式。 |
三都 | sān dū/dōu1.三个都城。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郈,称三都。 2.三个都城。指战国赵﹑卫﹑魏三国的都城。 3.三个都城。东汉称雒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宛为南都,合称三都。 4.三个都城。指三国时的蜀都成都﹑吴都建业﹑魏都邺。 5.三个都城。指蜀之成都﹑广都﹑新都。 6.三个都城。唐都长安,显庆二年(657年)建洛阳为东都,天授元年(690年)建晋阳为北都,与长安合称三都。 7.指晋左思所著《三都赋》。 8.三种山都。山都,动物名,狒狒类中最 |
三阳 | sān yáng1.《易》八卦中的《干》卦,由三阳爻构成,故亦以"三阳"指《干》卦。 2.古人称农历十一月冬至一阳生,十二月二阳生,正月三阳开泰,合称"三阳"。 3.指春天。也指农历正月。 4.中医谓太阳﹑少阳﹑阳明三经脉为三阳。 5.晋张载字孟阳,张协字景阳,张亢字季阳,合称"三阳"。 6.唐代宫殿名。 |
三寸气 | sān cùn qì1.犹言一口气。借指生命。 |
三斗葱 | sān dǒu/dòu cōng1.指令人难食之物。三斗,极言其多。 |
三白鸟 | sān bái niǎo/diǎo1.传说中的神鸟。 |
三百钱 | sān bǎi qián1.三百青铜钱。 |
三轮车 | sān lún chē/jú1.脚踏、手摇或机动的有三个轮子的车辆。 |
三里雾 | sān lǐ wù1.谓浓雾。《后汉书.张楷传》:"﹝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关西人裴优亦能为三里雾﹐自以不如楷﹐从学之﹐楷避不肯见。"唐李商隐《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着五铢衣。"后亦用以借指道术。 |
三阳节 | sān yáng jié1.谓农历正月初七。即人日。 |
十三科 | shí sān kē1.宋元明时中医分科。宋代分大方脉﹑小方脉﹑风﹑眼﹑疮肿兼折疡﹑产﹑口齿兼咽喉﹑针兼灸﹑金镞兼书禁十三科;元代分大方脉﹑小方脉﹑杂医﹑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十三科;明代则分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接骨﹑伤寒﹑咽喉﹑金镞﹑按摩﹑祝由十三科。参阅《元史.选举志》﹑明陶宗仪《辍耕录.医科》﹑《明史.职官志三》。 2.元明时画有十三科,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 |
荆三棱 | jīng sān léng/lēng/líng1.草名。亦称三棱草。多生沼泽地。茎柔韧可织物或造纸,块茎富含淀粉,可酿酒。中医学上以干燥块茎入药,主治症瘕积聚等症。 |
黑三棱 | hēi sān léng/lēng/líng1.草名。根茎可入药,可酿酒。 2.荸荠的别名。以叶背有三棱剑脊而得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六.乌芋》。 |
拿三撇四 | ná sān piē sì装模作样。 |
三世同财 | sān shì tóng/tòng cái1.谓三代人和睦共居,不分家产。 |
三五之隆 | sān wǔ zhī lóng1.三皇五帝之盛世。 |
三亲六眷 | sān qīn liù juàn三亲:父母、兄弟、夫妇;眷:家属、亲戚。泛指众亲戚。 |
三尺焦桐 | sān chǐ/chě jiāo tóng1.指琴。汉蔡邕有焦尾琴,故称。 |
三百瓮虀 | sān bǎi wèng jī1.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虀,咸菜。三百瓮,极言其多,一时吃不完。 |
三笔六诗 | sān bǐ liù/lù shī1.谓刘孝仪长于文,刘孝威工于诗。 |
三脚两步 | sān jiǎo liǎng bù①形容走得快。②指走不多远。 |
三马同槽 | sān mǎ tóng cáo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
仪同三司 | yí tóng/tòng sān sī1.散官名。三司即三公。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殇帝延平元年,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时为散官,唐﹑宋﹑元因之,明废。 |
蒲邑三善 | pú yì sān shàn蒲邑:蒲县,在山西隰县。孔子的弟子子路治理蒲邑,孔子称赞他有三善:恭敬、忠信、明察。 |
三的解释
三
sān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笔画数:3;
部首:一;
笔顺编号:111
三字开头的组词
三的组词(以三开头)有:
三K党 三一 三一三十一 三一八惨案 三一回五一回 三一律 三一运动 三七 三七分 三七分开 三七开 三七斋 三万六千场 三万六千日 三三 三三两两 三三五五 三三制 三三制政权 三三四四 三三径 三三节 三上 三上五落 三下两下 三下五除二 三不主义 三不入 三不去 三不孝 三不宜 三不开 三不归 三不惑 三不拗六 三不时 三不朽 三不欺 三不留 三不知 三不祥 三不管 三不足畏 三不食 三世 三世一爨 三世佛 三世同爨 三世同财 三世执戟 三丘 三业 三两 三严 三个世界 三个代表 三个火枪手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三个面向 三丹田 三举 三之日 三乌 三乏 三乐 三乘 三九 三九之位 三九天 三九相公 三乡诗 三书六礼 三事 三二 三云 三互法 三五 三五七言诗 三五之隆 三五传柑 三五夕 三五夜 三五成群 三五月 三五蟾光 三五门 三亚市 三亡 三交两句言 三亩宅 三京 三亭 三亲 三亲六故 三亲六眷 三亲四眷 三亳 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三人一龙。
三字在中间的组词
三的组词(三字在中间)有:
四德三从 垂涎三尺 夜半三更 孟母三迁 屡次三番 岁寒三友 差三错四 巴三览四 年三十 张三影 张三李四 得其三昧 拉三扯四 拼命三郎 拿三撇四 挨三顶五 掉三寸舌 接三换九 推三宕四 推三推四 推三阻四 茅庐三顾 草庐三顾 读书三到 连三并四 连三接四 连三接二 连中三元 连三跨五 退徙三舍。
三字结尾的组词
三的组词(以三结尾)有:
咸五登三
复三
大脚三
快活三
接二连三
胡三
至再至三
连二赶三
重三
长三
隔二偏三
一二三
一日两,两日三
一而二,二而三
一而再,再而三
七五三
三三
三月三
上咸五,下登三
不壹而三
两三
两两三三
举一反三
事不过三
二三
五三
五星三
余一余三
倒四颠三
光头三
再三
函三
参三
吃一箝二看三
暮四朝三
朝四暮三
朱三
梅三
沙三
没店三
没掂三
洗三
猪头三
生三
登三
省事三
破二作三
第三
红头阿三
告个幺二三
四三
在三
坐五行三
封三
小瘪三
张三
径一周三
打十三
搅七念三
攒三
观隅反三
让再让三
语四言三
连三
连二并三
送三
食三
黑三
鼎足而三
。
三字二字组词
三的组词(二字词语)有:
复三
胡三
重三
长三
三一
三七
三三
三上
三世
三丘
三业
三两
三严
三举
三乌
三乏
三乐
三乘
三九
三事
三二
三云
三五
三亡
三京
三亭
三亲
三亳
三仁
三从
。
三字三字组词
三的组词(三字词语)有:
大脚三
年三十
快活三
张三影
一二三
七五三
三K党
三一律
三七分
三七开
三七斋
三三制
三三径
三三节
三不入
三不去
三不孝
三不宜
三不开
三不归
三不惑
三不时
三不朽
三不欺
三不留
三不知
三不祥
三不管
三不食
三世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