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的组词

胡三 hú sān1.胡闹;胡来。
三上 sān shàng/shǎng1.指马上﹑枕上﹑厕上。 2.上上﹑上中﹑上下。泛指上等。
三佞 sān nìng1.三个奸佞的人。指北齐邹孝裕﹑陆仁惠﹑卢元亮。
三梆 sān bāng1.三次击梆木。封建时代官长坐堂前的信号。
三泉 sān quán1.三重泉,即地下深处。多指人死后的葬处。 2.即三柱星。
三立 sān lì1.谓立德﹑立功﹑立言。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穆叔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三虞 sān yú1.三次虞祭。 2.三位掌川泽之官。 3.三条安民的禁令。
三蜀 sān shǔ1.汉初分蜀郡置广汉郡,武帝时又分置犍为郡,合称三蜀。
三衢 sān qú1.指今浙江衢县。因县境有三衢山,故称。
三语 sān yǔ/yù1.晋王衍向阮修问老庄与儒教异同,修以"将无同"三字答之,犹言该是相同吧。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以指应对隽语。 2.指宋赵鼎评论邵伯温的三句话。
三郊 sān jiāo1.犹三乡。 2.古代诸侯的行政区划,大国分为三郊三遂,因以"三郊"指大国诸侯。
三陆 sān lù/liù1.晋陆机与弟云﹑耽的合称。 2.南朝齐陆慧晓三子僚﹑任﹑倕的合称。 3.唐陆扆﹑陆希声﹑陆威的合称。 4.明末清初陆圻﹑陆培﹑陆阶三兄弟的合称。
三日聋 sān rì lóng1.见"三日耳聋"。
三条路 sān tiáo/tiāo lù1.都城的三条大道。亦泛指都城通衢。
三槐堂 sān huái táng1.堂名。宋王佑子孙所建,在河南省开封东门外。宋苏轼有《三槐堂铭》。详"三槐"。 2.泛指高官之第宅。
三献玉 sān xiàn yù1.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厉王,王以为诳,刖其左足;复献武王,又刖其右足;后献文王,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和氏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用为怀才难遇知音的典实。
三班倒 sān bān dǎo/dào1.昼夜连续工作的工厂﹑工地等劳动场合,劳动者分早﹑中﹑夜三班轮换工作。
三轮车 sān lún chē/jú1.脚踏、手摇或机动的有三个轮子的车辆。
下三流 xià sān liú1.谓地位低微。
楚三户 chǔ sān hù1.《史记.项羽本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因以"楚三户"指决心复仇报国者。
唐三彩 táng sān cǎi中国传统的多彩釉陶器工艺。盛行于唐代。先用白色黏土塑成泥胎,然后涂以绿、白、黄等釉色,再放入窑中烧制而成。
坑三姑 kēng sān gū1.即紫姑神。相传为李景之妾。于正月十五之夜,为大妇阴杀于茅坑,后为厕神。世人每年以其死日迎祝于厕间,故俗呼为"坑三姑"。
三十六策 sān shí liù/lù cè1.犹言三十六计。
三尺之孤 sān chǐ/chě zhī gū1.幼小的孤儿。
三来一补 sān lái yī bǔ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的合称。
三民主义 sān mín zhǔ yì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1905年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其基本内容。此即旧三民主义,还不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后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1924年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认为民族主义就是反对帝国主义,达到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就是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同时节制资本,发展民族经济。此即新三民主义。
三言两语 sān yán liǎng yǔ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低三下四 dī sān xià sì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
渔阳三叠 yú yáng sān dié1.即《渔阳参挝》。
大年三十 dà nián sān shí1.指阴历十二月三十日﹐即除夕。

三的解释


sān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笔画数:3;
部首:一;
笔顺编号:111


三字开头的组词

三字在中间的组词

三字结尾的组词

三字二字组词

三字三字组词

三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