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的组词

探题 tàn tí1.文人用抽签方式分题赋诗。
讲题 jiǎng tí1.讲演的题目。 2.讲解题目。
题品 tí pǐn1.品评。
题破 tí pò1.犹点明﹐道破。 2.犹题遍,题尽。谓对某一事物﹐已反复题写﹑品评,无可再写。 3.谓以笔墨题写﹑品评。破,助词。
题目 tí mù1.标题;篇目。 2.品评。 3.题识;名称。 4.试题;习题。 5.为问题。 6.主题;命题。 7.指话题。 8.借口;名义。 9.名堂;花样。 10.指迷信所说的命相。 11.见"题目正名"。
题解 tí jiě/jiè/xiè1.关于诗文典籍题旨的阐释。亦指汇编成册的此类专集。唐吴兢有《乐府题解》。 2.关于数理化等学科中问题的推演﹑计算﹑解答。亦指汇集成册的此类专集。
参题 cān tí1.亦作"参提"。 2.奏请朝廷惩处。
新题 xīn tí1.诗文的新题目。
榜题 bǎng tí1.匾额题字。
画题 huà tí1.在文书上签字,表示认可。 2.画的标题。
省题 shěng/xǐng tí1.见"省题诗"。
小题 xiǎo tí1.古书卷首的题目。 2.明清科举考试时以"四书"文句命题为小题。
撮题 cuō/zuǒ tí1.概括提示。
选题 xuǎn tí1.选择题材和名称。亦指选定的题目。
题塔 tí tǎ1.唐代故事,进士报捷,题名于慈恩寺塔。后即用以代指进士及第。
题扁 tí biǎn/piān1.题写匾额。
题括 tí kuò/guā1.谓命题以概括全篇(诗文)旨意。
题捕 tí bǔ1.犹缉捕。
题授 tí shòu1.奏准任命(官员)。
题疏 tí shū1.指古代药局配药后,在药物外囊标注药名﹑服法﹑用量以及禁忌等事项。 2.署名于寺院疏头,多为资助香火费用。疏,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借指化缘簿。 3.犹上奏。
鸿题 hóng tí1.对大手笔题字的敬称。 2.古代达官巨富死后,需在一个形如小碑的木质牌位上写明官衔名字,某人之"神主"。其"主"字先写成"王",空出一个点的位置。待出殡之日聘请有声望的人任点主官,用朱笔将点补上,称为"题主"。"鸿题"即为点主官的别称。
搭截题 dā jié tí1.清代科举考试八股文,有取经文中某段末句和下一段的首句;或上句的后半句或末一字和下句的上半句或第一字,连接起来作试题的,称"搭截题"。亦省作"搭题"﹑"搭截"。
老问题 lǎo wèn tí1.一个反复发生的课题或项目。如:引起激烈争论的老问题。2.一种陈旧的项目。如:长期存在的老问题。
葫芦题 hú lú tí1.见"葫芦提"。
七桥问题 qī qiáo wèn tí著名古典数学问题之一。在哥尼斯堡的一个公园里,有七座桥将普雷格尔河中两个岛及岛与河岸连接起来(如图)。问是否可能从这四块陆地中任一块出发,恰好通过每座桥一次,再回到起点?欧勒于1736年研究并解决了此问题,他把问题归结为如下右图的“一笔画”问题,证明上述走法是不可能的。
偷换论题 tōu huàn lùn/lún tí通常指在证明过程中把需要证明的判断偷换为另一个判断。例如,本应证明“美术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却去证明“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反驳中把需要反驳的判断偷换为另一个判断,也是偷换论题。
红叶题诗 hóng yè tí shī唐代宫女良缘巧合的故事。比喻姻缘的巧合。
小题大做 xiǎo tí dà zuò指拿小题目作大文章。 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
金题玉躞 jīn tí yù xiè金题:用泥金书写的题签;玉躞:系缚书卷的玉别子(又称“插签”)。指极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璜。
雁塔题名 yàn tǎ tí míng餍塔:西安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在大雁塔内题名。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

题的解释


(題)

写作或讲演内容的总名目:题目。主题。话题。题材。题旨。
练习或考试时要求解答的问题:试题。问答题。
写上,签署:题名。题字。题壁。题诗。题辞。题跋。
姓。

笔画数:15;
部首:页;
笔顺编号:251112134132534


题字开头的组词

题字在中间的组词

题字结尾的组词

题字二字组词

题字三字组词

题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