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的组词

开支 kāi zhī①付出(钱):不应当用的钱,坚决不~。②开支的费用:节省~。③〈方〉发工资。
预支 yù zhī1.谓预先借领或支付工资﹑稿酬等款项。 2.比喻某种现象提前发生;或要求某种现象提前发生。
三支 sān zhī1.指汉末﹑三国时来华弘法的月氏高僧支谶﹑支亮和支谦三人。支谦受业于支亮,亮受业于支谶。当时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 2.古印度因明学指组成比量的三个环节,即:宗(立义),因(论证),喻(设譬)。
亲支 qīn/qìng zhī1.亦作"亲枝"。 2.亲族中的支裔。
众支 zhòng zhī1.众多的支系。多指皇族分封的诸藩国。
四支 sì zhī1.四肢。
家支 jiā zhī1.四川凉山等地彝族奴隶制度下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氏族部落组织。解放前有近百个互不隶属﹑各有固定地域的黑彝家支。民主改革后,家支制度已不存在。
指支 zhǐ zhī1.犹四肢。
支亲 zhī qīn/qìng1.旁支亲属。
支供 zhī gōng/gòng1.供应。
支对 zhī duì1.对付,应付。 2.支吾答对;对答。 3.应酬接待。
支帖 zhī tiè/tiě/tiē1.支付的凭证。
支应 zhī yīng/yìng1.应酬;接待。 2.敷衍,应付。 3.供应。 4.指供应之物。 5.伺候;守候。 6.应答,回答。
支渠 zhī qú/jǔ1.灌溉系统中,从干渠引水到斗渠的渠道。
支苟 zhī gǒu1.不能表白。《墨子.亲士》:"分议者延延,而支苟者詻詻焉。"一说为"交敬"之误。见孙诒让间诂。
支裂 zhī liè/liě1.犹分裂。
支解 zhī jiě即“肢解”。古代割裂四肢的一种酷刑。现多比喻外力将某完整的东西分割成碎块:某些西方国家妄图支解中国。
支许 zhī xǔ/hǔ1.晋高僧支遁和高士许询的并称。两人友善,皆善谈佛经与玄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支为法师,许为都讲,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后以喻僧人和文士的交谊。
支郎 zhī láng/làng1.称汉末﹑三国时僧人支谦。月支国人,于东汉末迁居吴地,从吴孙权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到孙亮建兴二年(公元253年),译出《大明度无极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为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其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除博通梵籍外,于世间技艺亦多所精究,时人谚曰:"支郎眼中黄,形躯虽小是智囊。"参阅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魏吴录》﹑宋道诚《释氏要览·称谓》。 2.指晋代高僧支遁。 3.泛称僧人。
无支祁 wú zhī qí1.亦作"无支奇"。亦作"无支祈"。 2.古代传说中淮水水怪名。
无支祈 wú zhī qí1.见"无支祁"。
咯支支 kǎ/luò/lo/gē zhī zhī1.象声词。
干支剌 gān/gàn zhī là/lá1.亦作"干茨腊"。 2.支剌,语助词。干枯。 3.支剌,语助词。平白无故。
扢支支 gǔ/xì/gē/jié zhī zhī1.见"扢支"。
支原体 zhī yuán tǐ/tī/bèn一类大小介于细菌和立克次体之间的微生物。有独立代谢机能的最小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形状多变。人和一些动物的口腔、咽部和泌尿系统都有支原体寄生。有些是人和动植物的病原体。
蚕支落 cán zhī luò1.东汉时句骊部落名。
错支剌 cuò zhī là/lá1.犹言措支剌。慌张失措貌。
三支比量 sān zhī bǐ liáng/liàng1.古印度因明学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称三支。以因﹑喻论证宗,称比量。整个论证过程称三支比量。
乐不可支 lè bù kě zhī支:撑住。快乐到不能撑持的地步。形容欣喜到极点。
支纷节解 zhī fēn jié jiě分解肢体;剁成碎塊。犹言碎尸万段。

支的解释


zhī
撑持,伸出,竖起:支撑。支援。体力不支。
受得住:乐不可支。
领款或付款:支付。
调度,指使:支使。支应。支着儿。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总支。支流。支离。
〔地支〕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量词:一支笔。
branchpayprop upprotruderaise收

笔画数:4;
部首:支;
笔顺编号:1254


支字开头的组词

支字在中间的组词

支字结尾的组词

支字二字组词

支字三字组词

支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