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的组词

薄纱 báo shā1. 菲薄的纱制品或透明织物。如:披上薄纱的睡衣。
乌纱 wū shā1.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 2.泛指官帽。 3.借指官位。 4.黑纱织物。参见"乌纱髻"。
春纱 chūn shā1.生丝织成的薄纱。
皂纱 zào shā1.黑色的纱。
皓纱 hào shā1.饰有团花的轻纱。
碧纱 bì shā1.见"碧纱笼"。
笼纱 lóng/lǒng shā1.即纱笼。用绢纱作外罩的灯笼。
管纱 guǎn shā1. 绕卷在管或纡管上的圆柱形、圆锥形或圆锥端头形的纱线团、丝线团或粗纱团。
经纱 jīng shā织布时同梭的运动方向垂直的纱。
纱元 shā yuán1.状如纱缎和元宝的纸制迷信用品。旧时送丧家备焚化用的礼物。
纱巾 shā jīn1.纱制头巾。
纱布 shā bù1.一种经纬稀疏而轻薄的丝织品。 2.经纬稀疏的棉织品。可以做蚊帐,或用以作医疗用品等。特指经消毒后用以包扎伤口者。
纱幌 shā huǎng1.纱制窗帘。
纱幮 shā chú1.亦作"纱厨"。亦作"纱厨"。 2.纱帐。室内张施用以隔层或避蚊。
纱橱 shā chú1.蒙有纱布或钉铁纱﹑尼龙纱等的储食橱。
纱灯 shā dēng1.用纱罩笼住的灯。
纱笼 shā lóng/lǒng1.纱制灯笼。 2.谓以纱蒙覆贵人﹑名士壁上题咏的手迹,表示崇敬。典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起自寒苦》:"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飡。诸僧厌怠,播至,已饭矣。后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向之题已碧纱幕其上。播继以二絶句曰:'……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后用作诗文出众的赞词。 3.犹纱罩。旧时婚礼中新娘罩面的纱巾。 4.马来语saron的音译。东南亚一带用以围裹身体的长布,为服饰之一。 5.法语salon的音译。客厅。今多译作"沙龙"。十七世
纱罩 shā zhào1.旧时婚礼中新娘罩面的纱制头巾。 2.蒙纱的灯罩。 3.蒙纱的防绳罩子。 4.煤气灯或挥发油灯上的主要附件。用亚麻或人造丝编成网状再在硝酸钍﹑硝酸锶溶液中浸制而成,遇热即发强光。这种灯称纱罩灯或汽油灯。
绉纱 zhòu shā1.织出皱纹的丝织品。
蕉纱 jiāo shā1.蕉布。亦指芭蕉茎的纤维。
龙纱 lóng shā1.指鲛绡。
乌纱髻 wū shā jì1.罩着黑纱的发髻。
浣纱溪 huàn shā xī1.见"浣溪沙"。 2.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南若耶山下,溪旁有浣纱石,相传为西施浣纱处。 3.水名。在浙江省青田县长寿峰。相传南朝宋谢灵运遇浣纱仙女于此。见《浙江通志.山川》引《括苍汇记》。
浣纱记 huàn shā jì一名《吴越春秋》。传奇剧本。明代梁辰鱼作。写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又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终于灭吴的故事。是第一次成功地将魏良辅“水磨调”用于舞台的成功之作。
破纱帽 pò shā mào1.喻卑微的官职。
碧纱幮 bì shā chú1.亦作"碧纱厨"。 2.以木为架,顶及四周蒙以绿纱,可以折叠。夏令张之,以避蚊蝇。
纱屉子 shā tì zǐ1.指窗户的内层。内层木屉糊纱,故名。
纱帽生 shā mào shēng1.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小生的一种。大都扮演文官。如京剧《玉堂春》中的王金龙等。
蚕纱饼 cán shā bǐng1.一种以酥油制成的薄饼。
楚葛湘纱 chǔ gé/gě xiāng shā1.湘楚产的精细纺织品。

纱的解释


(紗)
shā
用棉花或麻等纺成的细缕,用它可以捻成线或织成布:棉纱。纺纱。
经纬线稀疏或有小孔的织品:羽纱。窗纱。纱布。纱帽(古代文官戴的一种帽子,后作官职的代称。亦称“乌纱帽”)。
像纱布的:铁纱。塑料纱。
某种类型的纺织品:乔其纱。泡泡纱。

笔画数:7;
部首:纟;
笔顺编号:5512343


纱字开头的组词

纱字在中间的组词

纱字结尾的组词

纱字二字组词

纱字三字组词

纱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