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的组词

和韵 hé/hè/huó/huò/hú yùn①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叶:气力穷于和韵。②(hè-)旧体诗写作方式之一。指与别人的诗相唱和时,依照其诗所押的韵作诗。大致有三种方式:(1)依韵,即韵脚与原诗韵在同一韵部而不必用其原字;(2)次韵,或称步韵,即韵脚用其诗原韵原字,而且用字先后次序也必须相同。(3)用韵,即韵脚用原诗的字而不必依照其先后次序。
阳韵 yáng yùn1.音韵学名词。音韵学家根据古韵母的性质﹐把字音分成三类﹕韵尾是b﹑d﹑g的叫入声﹔韵尾是m﹑n﹑ng的叫阳韵﹔入声和阳韵以外的字叫阴韵。阳韵和阴韵的字调各有平声﹑上声﹑去声三类。
韵书 yùn shū1.分韵编排的字典。为写作诗﹑赋﹑词﹑曲者检索韵字之用。现存韵书,大都先分四声,再分韵部。凡同声调﹑同韵的字为一部,取其中一个字为标目,用反切注音。最早的韵书是三国魏李登《声类》﹑晋吕静《韵集》,久已亡佚。隋陆法言《切韵》,原书亦不传。宋陈彭年等着《广韵》,分韵太繁,不便应试作诗之用。金人始并为一百零六韵,即后来所谓"平水韵"。元﹑明﹑清以来,文人作诗﹐都以"平水韵"为标准,沿用至今。
韵略 yùn lüè1.指诗文的用韵。
韵致 yùn zhì风韵情致:韵致不减当年。
不韵 bù yùn1.不风雅;不风趣。 2.不押韵,失韵。
促韵 cù yùn1.急促之音。
共韵 gòng/gōng yùn1.谓一首诗各句押相同的韵。
凡韵 fán yùn1.指凡庸的诗作。
切韵 qiē/qiè yùn1.犹反切。 2.为韵书名。依反切发声以分音,收声以分韵,故曰切韵。隋陆法言等撰,对后世影响很大。现存残本,为研究中古汉语语音重要资料。
北韵 běi yùn1.北方的音韵。
协韵 xié yùn押韵;合乎韵律:译诗就更其难,因为要顾全音调和协韵。
古韵 gǔ yùn1.指先秦汉语音韵。东汉时郑玄言古今音异。北周沉重作《毛诗音义》,书佚,仅见于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诗.邶风下》。宋吴棫发明叶韵之说,元戴侗﹑明焦竑陈第等人力辨其非。宋郑庠辨析古韵为六部,嗣后研究不断深入,分部日趋精密。如章炳麟分古韵为二十三部,黄侃分为二十八部。王力考定《诗经》时代古韵为二十九部《楚辞》时代为三十部。参阅王力《汉语音韵学》和《音韵学初步》。 2.泛指古汉语(上古﹑中古)音韵。
次韵 cì yùn也称“步韵”。作旧体诗的一种方式,依照所和诗的用韵次序写和诗。
洪韵 hóng yùn1.洪亮和谐的声音。
玄韵 xuán yùn1.高尚的气韵。
姿韵 zī yùn1.姿貌,风韵。
幽韵 yōu yùn1.幽深的韵昧。
换韵 huàn yùn1.谓同一韵文用韵的转换。除律诗绝句必须一韵到底外,古体诗和赋以及其它诗歌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每隔若干句换韵;词曲必须按谱,或一韵到底,或换韵。亦称"转韵"。
斗韵 dǒu/dòu yùn1.谓联句或赋诗填词时以险韵竞胜。
蛩韵 qióng yùn1.犹蛩声。
词韵 cí yùn1.指谈吐。 2.词致气韵。 3.填词所押的韵或填词所依据的韵书。
诡韵 guǐ yùn1.不同声韵﹐音色不同。
韵响 yùn xiǎng1.谓声音悠扬而响亮。
仄韵诗 zè yùn shī1.指韵脚用仄声字的旧体诗。古体诗不限平仄韵,故仄韵诗较多;近体诗用仄韵者很少。
神韵说 shén yùn shuō/shuì/yuè清代王士?的论诗主张。吸取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重视“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鼓吹“妙悟”、“兴趣”的理论,强调“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并以清淡闲远的风神韵致为诗歌的最高境界。
葫芦韵 hú lú yùn1.见"葫芦格"。
拈题分韵 niān tí fēn/fèn yùn1.旧时文人集会作诗的一种方式。拈题是各人自认或拈阄定题目。分韵是在限定的韵部中自认或拈定诗韵。
余韵流风 yú yùn liú fēng传留后世的韵致风度。
流风遗韵 liú fēng yí yùn流风:遗风。前代流传下来的风俗韵事。

韵的解释


yùn
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如t幔睿绲脑夏甘恰搬ng”,hu幔睿绲脑夏甘恰埃踽ng”:韵文(有韵律节奏的文学体裁,亦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区别于“散文”)。押韵。韵腹(韵母中主要元音)。韵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韵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则)。
和谐而有节奏的:韵白。琴韵悠扬。
风度,风致,情趣,意味:风韵。气韵。韵味。

笔画数:13;
部首:音;
笔顺编号:4143125113541


韵字开头的组词

韵字在中间的组词

韵字结尾的组词

韵字二字组词

韵字三字组词

韵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