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的组词

存记 cún jì1.关注;挂念。 2.犹登记。
下记 xià jì1.古代上级给下级的文书谓下记。
史记 shǐ jì书名。原名《太史公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后褚少孙补撰部分内容。全书一百三十篇。记事起自传说中的黄帝,迄于汉武帝,共三千年左右。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述制度沿革,列十表通史事脉络。在史学、文学上都有很高价值。
后记 hòu jì写在书籍、文章等后面的短文,用以说明写作目的、经过或补充个别内容。
暗记 àn jì1.默记。 2.秘密的记号。
省记 shěng/xǐng jì1.记忆;回忆。
符记 fú jì1.符号;标记。
署记 shǔ jì1.记录。
封记 fēng jì1.封缄标记。
应记 yīng/yìng jì1.谓与所记的符合。
山记 shān jì1.记述山景的文章。
聪记 cōng jì1.强于记忆。
记室 jì shì1.官名。东汉置﹐掌章表书记文檄。后世因之﹐或称记室督﹑记室参军等。 2.秘书的代称。
记怜 jì lián1.记念和怜爱。
记恚 jì huì1.怀恨﹐心中怨恨。
记曲 jì qū/qǔ1.指唐善歌者张红红隔屏以小豆记乐曲节拍之事。常用作咏吟善歌者的典故。
记疏 jì shū1.整理记录。
论记 lùn/lún jì1.记述。 2.佛教书籍类别。指对三藏的分类﹑疏论。
读记 dú/dòu jì1.阅读书籍。
雅记 yǎ jì1.指历代载籍正史。
大事记 dà shì jì1.把重大事件按年月日等顺序记载﹐以便查检的材料。
西厢记 xī xiāng jì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杂剧剧本。元代王实甫作。故事出于唐代元稹《莺莺传》传奇,宋代赵令据以编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金代董解元编为《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在诸宫调基础上改创为杂剧。叙唐代书生张珙在蒲东普救寺与崔相国之女莺莺相遇,产生爱情,经侍女红娘从中帮助,终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结合。剧本以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见长。明清以来,戏曲、曲艺多有改编,以传奇《南西厢记》较著名。
科目记 kē mù jì1.记载登科士人情况的簿册。
红灯记 hóng/gōng dēng jì京剧剧目。1964年阿甲、翁偶虹据同名沪剧改编。抗日战争时期,东北铁路工人、共产党员李玉和在执行传递密电码任务时,由于叛徒出卖,与母亲李奶奶、女儿铁梅先后被捕。祖孙三代与日本宪兵队长鸠山进行不屈斗争,李玉和、李奶奶英勇牺牲,铁梅在群众帮助下,终将密电码送到目的地。
墨池记 mò chí jì散文篇名。北宋曾巩作。墨池,在今江西临川。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池边习字,池水尽黑。文章根据这一故事,阐明要有所成就必须勤学苦练的道理,并认为精力、毅力比天分更为重要。
记名符 jì míng fú1.古代儿童佩用的一种迷信物。旧时恐小孩夭折﹐故寄名于神或僧道为弟子﹐并佩戴僧道所画的符箓﹐以辟邪祛祟﹐却病延年。
记注官 jì zhù guān1.随侍天子左右记录天子言行的官﹐即起居注官。清代由翰林﹑詹事等日讲官兼任。
鬼跌记 guǐ diē jì1.方言。紫瘢。详"鬼青块"。
病梅馆记 bìng méi guǎn jì散文篇名。清代龚自珍作。文中批判“文人画士”出于病态的审美观念,将健康生长的梅摧残为病梅,立愿终身为治疗病梅、使其自由生长尽力。全篇以梅喻人,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压制、摧残人才的罪恶。
登泰山记 dēng tài shān jì散文篇名。清代姚鼐作。记述作者在清代乾隆年间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通过亲身考察纠正了史料上关于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记的解释


(記)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忆。记取。记性。博闻强记。
把事物写下来:记录。记功。记者。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记。日记。大事记。
符号,标识(zhi):印记。标记。记号。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记。笺记。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记。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记耳光。


笔画数:5;
部首:讠;
笔顺编号:45515


记字开头的组词

记字在中间的组词

记字结尾的组词

记字二字组词

记字三字组词

记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