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的组词

仪氏 yí shì/zhī1.指仪狄。
介氏 jiè shì/zhī1.古国名。
伯氏 bó shì1.长兄。 2.长子。 3.伯父。
凫氏 fú shì/zhī1.《周礼》官名。职掌作锺之事。
吕氏 lǚ shì/zhī1.指春秋吕尚的后代。周武王封太公望吕尚于齐,其子孙世代为齐君。入战国,为田氏所簒。 2.《吕氏春秋》的省称。 3.指汉高祖后吕雉及其侄吕产﹑吕禄等。
君氏 jūn shì/zhī1.对诸侯侧室的尊敬。
氏族 shì/zhī zú又称“氏族公社”。原始社会中以血缘关系联结起来的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初为母系氏族,新石器时代末期起过渡到父系氏族。氏族内禁止通婚,实行族外婚,生产资料公有,集体生产,平均分配,没有剥削,没有阶级,公共事务由推举产生的氏族首领管理,重大问题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随生产力提高,出现私有制和阶级,氏族制度解体。
氏胄 shì/zhī zhòu1.世家大族的后裔。
琴氏 qín shì/zhī1.指琴高。
命氏 mìng shì/zhī1.赐姓。
妇氏 fù shì/zhī1.指妻子的娘家。
庶氏 shù shì/zhī1.犹他氏。
萧氏 xiāo shì/zhī1.指萧史。 2.指萧育,西汉人,萧望之之子。见《汉书》本传。 3.殷民六族之一。
霅氏 zhá shì/zhī1.传说中上古孟舒国先主的姓氏。
夏后氏 xià hòu shì/zhī1.指禹受舜禅而建立的夏王朝。称夏后氏。亦称"夏氏"﹑"夏后"。
陶唐氏 táo/yáo táng shì/zhī1.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唐尧治地﹐位于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尧乃其领袖。
伯赵氏 bó zhào shì1.古官名。少皞氏时主夏至﹑冬至之官。
修闾氏 xiū lǘ shì/zhī1.周代掌管王城里门的官员。主管宿卫﹑击更﹑追捕盗贼等事。
杨氏果 yáng shì/zhī guǒ1.本指杨梅。唐人因杨贵妃嗜食荔枝,亦偶称之。
牺氏琴 xī shì/zhī qín1.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燧人氏没,庖牺氏代之……是称太昊,都陈,作瑟三十六弦,长八尺一寸。"后因泛称琴瑟为"牺氏琴"。
皇雄氏 huáng xióng shì/zhī1.传说古帝伏羲氏的别称。
吼天氏 hǒu tiān shì/zhī1.风的异名。
赫苏氏 hè sū/sù shì/zhī1.见"赫胥氏"。
越裳氏 yuè cháng shì/zhī1.即越裳。
蹄氏观 tí shì/zhī guān/guàn1.汉时上林苑宫观名。
阮氏酒 ruǎn shì/zhī jiǔ1.《晋书.阮咸传》﹕"诸阮皆饮酒﹐咸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杯觞斟酌﹐以大盆盛酒﹐圆坐相向﹐大酌更饮。"后因以"阮氏酒"为与家人共集畅饮之典。
赵氏孤儿 zhào shì/zhī gū ér/er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杂剧剧本。元代纪君祥作。春秋时晋国上卿赵盾遭权臣屠岸贾诬陷,全家被杀。赵氏门客程婴用己子替换赵氏遗腹子赵武,抚养成人,报了冤仇。除元杂剧外,同一题材作品有宋元南戏《赵氏孤儿记》、明传奇《八义记》,以及近代京剧《搜孤救孤》等。
祖氏公理 zǔ shì gōng lǐ中国古代用以计算体积的一条重要公理。由祖冲之、祖暅父子提出。即“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形状不同的物体,若其等高处截面积都相等,则它们的体积不能不相等)。西方直至一千多年后才由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里提出。
开氏温标 kāi shì/zhī wēn biāo热力学温标。因这种温标是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Lord Kelvin)制定的,所以也叫开氏温标。
郑氏丫环 zhèng shì/zhī yā huán1.同"郑玄家婢"。

氏的解释


shì
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神农氏。太史氏。摄氏表。


zhī
〔阏(
〔月氏〕见“y乶 )氏〕见“阏”。月”。

笔画数:4;
部首:氏;
笔顺编号:3515


氏字开头的组词

氏的组词(以氏开头)有: 族志

氏字在中间的组词

氏字结尾的组词

氏字二字组词

氏字三字组词

氏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