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的组词

花部 huā bù1.指清乾隆年间流行的除昆曲以外的地方戏曲剧种。
铨部 quán bù1.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唐代文官由吏部铨选﹐武职由兵部铨选。宋初吏部铨选官员﹐仅限州县官及幕。文官少卿﹑监以上中书主之﹐京朝官由审官院主之﹔武官刺史﹑副率以上内职由枢密院主之。至明代﹐文归吏部﹐武归兵部。历代吏部职掌甚重﹐故常以"铨部"指吏部。
队部 duì/zhuī bù1.一个队的行政机构。
党部 dǎng bù1.派别。 2.政党的领导组织或机构。
八部 bā bù1.佛教分诸天鬼神及龙为八部。《翻译名义集.八部》:"一天﹑二龙﹑三夜叉﹑四干闼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因八部中以天﹑龙二部居首,故又称天龙八部。 2.南匈奴的八部。 3.指契丹的八部。
方部 fāng bù1.犹州郡。
朝部 cháo bù1.犹朝班。
村部 cūn bù1.村落,村庄。
经部 jīng bù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和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著作。也叫甲部。参看〖四部〗。
商部 shāng bù1.清末中央政府成立的掌管通商及运输等事务的部门。
廉部 lián bù1.即廉镇。廉,通"覝"。
覆部 fù bù1.亦作"覆蔀"。 2.覆盖。
部列 bù liè1.按部排列。
部勒 bù lè1.部署;约束。 2.喻对文章的谋篇布局。
部单 bù dān1.户部发给各所的凭单。
部发 bù fā1.开发,勃发。部,通"剖"。
部握 bù wò1.统管,掌握。
部校 bù xiào1.古代称军队之一部。 2.指部队将校。
部照 bù zhào1.旧时中央各部发给的凭证。
部秩 bù zhì1.部帙。
部类 bù lèi1.门类;分门别类。
部覆 bù fù1.旧时中央各部的覆文。
部阵 bù zhèn1.见"部陈"。
三部伎 sān bù jì/qí1.唐玄宗分宫廷乐伎为三部:堂下立奏为立部伎,堂上坐奏为坐部伎,又选坐部伎教于梨园为法曲部,故后世有"三部伎"之称。
祠部牒 cí bù dié1.祠部所颁发的度牒。唐宋以来,祠部发给或售给出家人以凭证,可免地税及徭役。
赡部金 shàn bù jīn1.佛教语。赡部?陀金。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一:"赡部?陀金……旧云阎浮檀金,名一也。但赡部树半临陆地,半临海中,此海水底有金也。"后以"赡部金"泛指藏金。
按部就班 àn bù jiù bān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丛曹剧部 cóng cáo jù bù1.指官府里繁重的公务。
两面干部 liǎng miàn gān/gàn bù1.解放前在两面政权中工作的我方干部。
杜工部祠 dù gōng bù cí1.亦称"杜公祠"。 2.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建。元宋旡有《杜工部祠》诗,仇兆鳌解题云:"据四明杨德周所考,杜公祠堂凡有数处……自成都﹑夔州﹑耒阳外,又存四祠。"四祠指江原﹑鄜州﹑同谷﹑剑门诸祠。今陕西省西安市有"杜工部祠",为明代创建,解放后全面修整,辟为"杜甫纪念馆",为西安名胜之一。

部的解释



全体中的一份:部分(“分”读轻声)。外部。腹部。局部。全部。部件。部位(位置)。
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外交部。编辑部。部队(军队)。
具有统属关系:所部五十人。部下。部将。部属。部首。部落(lùo)。
安置安排:部署。
量词:一部小说。三部汽车。

笔画数:10;
部首:阝;
笔顺编号:4143125152


部字开头的组词

部字在中间的组词

部字结尾的组词

部字二字组词

部字三字组词

部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