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的组词

文童 wén tóng1.科举时代童生的别称。即应秀才考试的士子。也称儒童。
斋文 zhāi wén1.供斋醮时诵读的文词。
人文 rén wén1.指礼乐教化。。 2.泛指各种文化现象。 3.人事。指人世间事。 4.习俗,人情。
前文 qián wén1.前人的文章﹑文献。 2.先前的文字。 3.指上次的文件。 4.指上文。
无文 wú wén1.没有文字记述。《书.洛诰》:"周公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孔传:"言王当始举殷家祭祀,以礼典祀于新邑,皆次秩不在礼文者而祀之。"一说,文通"紊",不紊乱。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下》:"今案,文当读为紊。紊,乱也。" 2.指言语﹑辞章没有文采。 3.没有彩藻之饰;没有纹饰。 4.谓朴实无华。
檄文 xí wén文体名。用于征召、晓喻、声讨的文书:传檄文而定千里。
汉文 hàn wén①汉语:~翻译丨译成~。②汉字:学写~。
深文 shēn wén1.谓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 2.苛刻的文字。 3.含义深的文辞。
复文 fù wén1.指异体字。
文僚 wén liáo1.文职官吏。 2.文化官僚。
文始 wén shǐ1.舞乐名。汉高祖六年更舜之《韶舞》﹐名为《文始》。
文赋 wén fù文论。西晋陆机作。形式为赋体,广泛论述了文学创作中的众多问题,主要是论说创作上的利弊,有许多独到的见解。
文陛 wén bì1.宫阙的殿阶。借指朝廷。
诔文 lěi wén1.悼念死者的文章。
通文 tōng/tòng wén1.谓知书识字。
采文 cǎi wén1.犹文饰。
鸣文 míng wén1.以文章着称。
鳞文 lín wén1.鳞片状的纹路。
千字文 qiān zì wén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梁周兴嗣撰。拓取王羲之遗书不同的字一千个,编为四言韵语。内容为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知识。有多种续编本、改编本。
瓦当文 wǎ/wà dāng/dàng wén1.瓦当上所刻的文字。多用吉祥语,如"延年益寿"﹑"千秋万岁"之类。字体多用小篆,随势诎曲,间有方整者。清王昶《金石萃编》收有秦汉瓦当文字。参见"瓦当"。
崇文院 chóng wén yuàn1.官署名。三国魏明帝置崇文观,唐设崇文馆。宋初以昭文馆﹑史馆﹑集贤院总名崇文院,元丰中改属秘书省。参阅宋程俱《麟台故事.沿革》。
惠文冠 huì wén guān/guàn1.冠名。相传为赵惠文王创制,故称。汉谓之武弁,又名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侍中插左貂,常侍插右貂。因又称"貂珰"﹑"貂蝉"。
文书房 wén shū fáng1.明宫廷掌握主办敕诰等一应机密文书的机构。亦称制敕房。
文墨人 wén mò rén1.有文化的人。
文章家 wén zhāng jiā/gū/jie1.称工于文章的人。
文过遂非 wén guò suí fēi掩饰过失,顺随错误。
浮文套语 fú wén tào yǔ不疼不痒的客套话。
知文达理 zhī wén dá lǐ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言文刻深 yán wén kè shēn法律条文严峻刻薄。
魏文手巾 wèi wén shǒu jīn1.《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论》"﹝文帝﹞才蓺兼该"裴松之注引晋张华《博物志》:"帝善弹棋,能用手巾角。"后因以"魏文手巾"为精于弹棋之典。

文的解释


wén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刺画花纹:文身。
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文化。文物。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文质彬彬。
温和:文火。文静。文雅。
指非军事的: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白间杂。
专指社会科学:文科。
掩饰:文过饰非。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文不名。
姓。
白武

笔画数:4;
部首:文;
笔顺编号:4134


文字开头的组词

文字在中间的组词

文字结尾的组词

文字二字组词

文字三字组词

文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