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的组词
二南 | èr nán/nā1.指《诗》的《周南》和《召南》。 2.指周公﹑召公及其管辖的地区。 |
五南 | wǔ nán/nā1.江南﹑湖南﹑岭南﹑海南和云南的合称。泛指南方。 |
南天 | nán/nā tiān1.南方的天空。 2.指南方。有时特指岭南地区。 |
南宗 | nán/nā zōng1.我国佛教禅宗﹑道教﹑山水画均有南宗﹑北宗之分。详"南北宗"。 |
南家 | nán/nā jiā/gū/jie1.南面邻近的人家。 2.金人据北方,称宋人为南家。 |
南岳 | nán/nā yuè亦作“南嶽”。山名。五岳之一。(1)指 衡山 。《书·舜典》:“五月,南巡守,至于 南岳 ,如 岱 礼。” 孔 传:“南岳 , 衡山 。”《汉书·郊祀志上》:“﹝ 舜 ﹞五月,巡狩至 南嶽 。 南嶽 者, 衡山 也。” 田汉 《长衡道上》诗之八:“十年梦里朝 南岳 ,日断层峦未许攀。”(2)指 霍山 ,即 天柱山 。《尔雅·释山》:“泰山 为东嶽, 华山 为西嶽, 霍山 为南嶽, 恒山 为北嶽, 嵩山 为中嶽。” 郝懿行 义疏:“霍山 在今 庐江 灊县 , 潛水 出焉。别名 天 |
南库 | nán/nā kù1.宋代储藏钱币与物资的仓库。 |
南拳 | nán/nā quán流传于南方各地武术拳种的统称。在闽、粤、鄂、湘、桂、苏、浙以及东南亚一带广泛流传。以龙、虎、豹、蛇、鹤五拳为其拳法的主要内容。 |
南甸 | nán/nā diàn/tián/shèng1.南方的郊野。 |
南社 | nán/nā shè辛亥革命时期进步的文学团体。由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发起。1909年成立于苏州。反对清王朝专制统治和媚外政策,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早期参加者如黄兴、宋教仁、马君武、苏曼殊、杨铨等,大多是同盟会成员或爱国诗人。后社员人数达千余人,政治面貌日渐复杂。辛亥革命后,部分成员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23年终因内部分化而瓦解。 |
南诏 | nán/nā zhào古国名。唐代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在今云南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原为六诏之一,因地处五诏之南得名。公元738年,皮逻阁得到唐朝支持统一六诏。全盛时辖滇、川南、黔西。多民族杂居。通用汉文,采用官制,流行佛教。902年覆灭。 |
南都 | nán/nā dū/dōu1.地名。东汉光武帝的故乡在南阳郡,郡治宛在京都洛阳之南,因称宛为南都。在今河南省南阳市。汉张衡有《南都赋》﹐李善注引挚虞曰:"南阳郡﹐治宛﹐在京之南﹐故曰南都。" 2.明人称南京为南都。如吴应箕记南京召试事,书名为《南都应试记》。 |
南门 | nán/nā mén1.南面的正门。 2.星名。属角宿,共两星,即半人马座ε和α星。其中α星称"南门二",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之一。 3.复姓。商代有南门蝡。见《鬻子》。 |
南闱 | nán/nā wéi1.南门。 2.明﹑清科举考试,称江南乡试为南闱,顺天乡试为北闱。 |
南阳 | nán/nā yáng1.古地名。春秋晋地。 2.古地名。战国齐地。 3.郡名。秦置,包有河南省旧南阳府和湖北省旧襄阳府。 |
南雅 | nán/nā yǎ1.指《诗经》中的《周南》﹑《召南》﹑《小雅》和《大雅》。 |
水南 | shuǐ nán/nā1.见"水南山人"。 |
军南门 | jūn nán/nā mén1.星名。 |
南北衙 | nán/nā běi/bèi yá1.唐时皇宫禁卫军分为南衙﹑北衙﹐合称"南北衙"。 2.唐时谓宰相以下群臣为南衙,称宫中宦官为北司,合称"北司﹑南衙",亦称"南北衙"。参见"南衙"。 |
南海子 | nán/nā hǎi zǐ1.即南苑。 |
南行记 | nán/nā xíng/háng jì短篇小说集。艾芜著。1935年出版。以作者青年时代流浪于云南边疆和缅甸的生活经历为素材,描述在苦难生活中挣扎的劳动者的不幸,表现了善良与凶残的斗争。文笔酣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
南郭綦 | nán/nā guō qí1.即南郭子綦。 |
湖南省 | hú nán shěng别称“湘”。在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人口6356万(1995年)。有土家、苗、侗等少数民族。清代置省。省会长沙。西、南、东三面为山地,中部为丘陵、盆地;北部有洞庭湖,纳湘、资、沅、澧四水汇注长江,湖周围为平原。亚热带湿润区。有色金属工业发达。锑产量世界第一,稻米产量为全国之首,全国重要商品粮产区。茶叶、苎麻和生猪产量都居全国前列。淡水渔业较发达,南方重要木材产地。 |
岭南派 | lǐng nán pài1.现代中国画流派之一。始创于广东番禺高剑父(仑)﹑高奇峰(嵡)兄弟。他们早年师事花鸟画家居廉,曾留学日本,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自创一格。着重写生,多画中国南方风物,章法﹑笔墨不落陈套,色彩鲜丽,世称岭南派。 |
指南录 | zhǐ nán lù1.南宋文天祥自编的一部诗集名。 |
南征北战 | nán zhēng běi zhàn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
南方古猿 | nán/nā fāng gǔ yuán又称“南猿”。上新世至更新世中期一类形态接近猿类的早期人科化石。1924年首先在南非发现一头骨化石。从化石推断,南方古猿已能直立行走。 |
正南巴北 | zhèng nán/nā bā běi/bèi1.亦作"正南八北"。亦作"正南靠北"。 2.方言。地道的,确实的。 3.方言。正经的,正式的。 |
燕南赵北 | yàn/yān nán/nā zhào běi/bèi1.泛指黄河以北地区。 |
衣冠南渡 | yī/yì guān/guàn nán/nā dù1.西晋末,晋元帝渡江,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中原士族相随南逃,史称"衣冠南渡"。唐刘知几《史通.邑里》:"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雒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后用以借指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奔之事。 2.指北宋末,宋高宗渡江,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中原士庶南迁之事。 |
南的解释
nán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姓。
北
南
nā
〔南无(
)〕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北
笔画数:9;
部首:十;
笔顺编号:122543112
南字开头的组词
南的组词(以南开头)有:
南中 南为 南之威 南乌 南乐 南乡 南乡子 南书房 南云 南五祖 南亚 南亚次大陆 南交 南亩 南京 南京临时参议院 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大学 南京大屠杀 南京市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亭亭长 南亳 南人 南人驾船,北人乘马 南伪 南伯 南元 南八 南公 南公鼎 南关 南内 南军 南冠 南冠客 南冠楚囚 南冥 南凉 南剑三先生 南匈奴 南北 南北东西 南北书派 南北二玄 南北人 南北军 南北卷 南北史 南北司 南北合作 南北合套 南北和谈 南北套 南北学 南北宅 南北宗 南北对话 南北战争 南北曲 南北朝 南北朝体 南北省 南北衙 南北词 南北路 南北选 南北郊 南半球 南华 南华梦 南华真人 南华真经 南华老仙 南南合作 南卷 南去北来 南口 南台 南史 南司 南吕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南唐 南唐二主 南唐二主词 南唐二陵 南四湖 南园 南园十先生 南国 南国佳人 南国社 南图 南土 南地 南垂 南壄 南士 南夏。
南字在中间的组词
南的组词(南字在中间)有:
寿比南山 哀江南赋 四明南词 大江南北 天南地北 山南海北 指南打北 指南车 指南针 斗南一人 荆南杞梓 西南夷 西眉南脸 走南闯北 越鸟南栖 闽南话 马放南山 一枕南柯 上南落北 不竞南风 东南之宝 东南之秀 东南之美 东南亚 东南内 东南半壁 东南极洲 东南欧 东南竹箭 东南美。
南字结尾的组词
南的组词(以南结尾)有:
周南
和南
图南
岭南
指南
斗南
荆南
面北眉南
三淮南
东南
中南
二南
云南
五南
公南
关南
剑南
华南
双南
司南
明烛天南
望江南
林琴南
楚南
樊南
水南
江南
河南
波兹南
济南
海北天南
海南
淮南
湖南
漠南
留犊淮南
直南
石南
社南
离南
地北天南
塞上江南
塞北江南
塞南
夏南
天南
夫南
奇南
宁南
山南
峤南
巢南
幕南
征南
忆江南
戴南
指通豫南
收江南
苏里南
西南
越南
邵南
雍南
雪北香南
领南
马金南
黔南
。
南字二字组词
南的组词(二字词语)有:
南薰
周南
和南
图南
岭南
指南
斗南
荆南
东南
中南
二南
云南
五南
公南
关南
剑南
华南
南中
南为
南乌
南乐
南乡
南云
南亚
南交
南亩
南京
南亳
南人
南伪
。
南字三字组词
南的组词(三字词语)有:
指南车
指南针
西南夷
闽南话
三淮南
东南亚
东南内
东南欧
东南美
中南海
云南省
伽南香
冀南币
军南门
南之威
南乡子
南书房
南五祖
南京市
南公鼎
南冠客
南匈奴
南北人
南北军
南北卷
南北史
南北司
南北套
南北学
南北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