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的组词
| 荆南 | jīng nán/nā1.荆州一带。亦泛指南方。 2.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07年高季兴任后梁荆南节度使,924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世称荆南或南平。963年为北宋所灭。 |
| 五南 | wǔ nán/nā1.江南﹑湖南﹑岭南﹑海南和云南的合称。泛指南方。 |
| 华南 | huá/huà/huā nán/nā指我国南部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 |
| 南学 | nán/nā xué1.周代五学之一。周有东﹑南﹑西﹑北四学,并太学称五学。 2.南朝宋何尚之于南郭外立学聚生徒,称为南学。 3.南北朝时南朝的经学。南朝经师,发展魏晋学风,除《诗》﹑《三礼》采用郑玄笺注外,《周易》用三国魏王弼注,《尚书》用伪孔安国传,《左传》用晋杜预注。讲经兼采众说,也取玄学,不拘家法,随意发挥。又受佛教影响,所作义疏比经注更为详尽。 4.清初黄宗羲开塾讲肄,时人称为南学。 5.清代雍正九年,将毗连国子监街南的官房作为学舍,令助教等官及肄业生居住,称为"南学"。 |
| 南守 | nán/nā shǒu1.见"南狩"。 |
| 南府 | nán/nā fǔ1.指尚书省。因位于宫廷之南,故称。 2.宋时称开封府为南府。 3.辽建国前的部落集团之一。 4.清乾隆时,移内中﹑和乐﹑内学等太监,习艺于南花园,隶内务府,因称南府,以别于西华门内的内务府。 |
| 南斗 | nán/nā dǒu/dòu1.星名。即斗宿,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 2.借指南方,南部地区。 |
| 南班 | nán/nā bān1.宋仁宗于南郊大祀时,赐皇族子弟的官爵,谓之南班。班,爵禄。 |
| 南瓜 | nán guā俗称“番瓜”、“饭瓜”。双子叶植物,葫芦科。一年生草本。茎蔓生,五棱形。叶大,圆形或心脏形。花黄色。果圆、长圆、扁圆、葫芦形等,老熟后表面有白粉。中国普遍栽培。果可作蔬菜、杂粮和饲料。种子可炒食或榨油。 |
| 南虢 | nán/nā guó1.周时诸侯国名。本封于西虢,在陕西。平王东迁,徙于上阳,改称南虢。故城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 |
| 南陔 | nán/nā gāi1.《诗.小雅》篇名。六笙诗之一,有目无诗。《南陔》﹑《白华》﹑《华黍》为前三篇,是燕飨之乐。《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絜白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有其义而亡其辞。"《仪礼.乡饮酒礼》:"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后用为奉养和孝敬双亲的典实。 |
| 南雅 | nán/nā yǎ1.指《诗经》中的《周南》﹑《召南》﹑《小雅》和《大雅》。 |
| 南革 | nán/nā gé/jí1.指清末活动于南方的革命党。 |
| 南行记 | nán/nā xíng/háng jì短篇小说集。艾芜著。1935年出版。以作者青年时代流浪于云南边疆和缅甸的生活经历为素材,描述在苦难生活中挣扎的劳动者的不幸,表现了善良与凶残的斗争。文笔酣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
| 林琴南 | lín qín nán/nā即“林纾”。 |
| 淮南子 | huái nán/nā zǐ1. 书名。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等所著,又名《淮南鸿烈》。属于杂家著作,它揉合儒、法和阴阳五行家的观点。现流传下来的二十一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 |
| 东南极洲 | dōng nán/nā jí zhōu横贯南极山脉以东的南极大陆,也称大南极洲。面积占整个南极大陆的三分之二,绝大部分在东半球。海岸较平直,轮廓大体呈半圆形。上覆冰盖厚度很大,冰下基岩地形比较平缓。 |
| 东箭南金 | dōng jiàn nán jīn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比喻可宝贵的人才。 |
| 北碑南帖 | běi bēi nán tiè1.清阮元分南北朝时书法为南北两派,称北朝的碑版为北碑,称南朝的书帖为南帖。详见阮元《北碑南帖论》。康有为对此说持有异议。 |
| 南京大学 | nán jīng dà xué中国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南京。创建于1902年,初名三江师范学堂,后校名屡经变更,1928年改称中央大学,1949年改现名。设有医学院、国际商学院、法政学院以及哲学、大地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历史学、地球科学等系。 |
| 南征北剿 | nán zhēng běi jiǎo征:征伐;剿:征剿。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
| 南方古猿 | nán/nā fāng gǔ yuán又称“南猿”。上新世至更新世中期一类形态接近猿类的早期人科化石。1924年首先在南非发现一头骨化石。从化石推断,南方古猿已能直立行走。 |
| 南腔北调 | nán qiāng běi diào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
| 南阳三葛 | nán yáng sān gě三葛:指诸葛亮、讲葛瑾、讲葛诞三兄弟,他们三人都很有才能。比喻很有才能的人。 |
| 南面称孤 | nán miàn chēng gū南面:面朝南;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朝南坐着,自称孤家。指统治一方,称帝称王。 |
| 梦里南轲 | mèng lǐ nán kē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
| 正南八北 | zhèng nán/nā bā běi/bèi1.见"正南巴北"。 |
| 水南山人 | shuǐ nán/nā shān rén1.指唐温造。造隐居洛水之南,砥砺名节,乌重胤辟河阳幕。累官至礼部尚书。 |
| 皖南事变 | wǎn nán shì biàn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强令黄河以南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内撤到黄河以北。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抗日大局,同意将安徽南部的新四军调到江北。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九千余人,移师北上。6日,当部队行至泾县茂林地区,遭国民党军八万余人的伏击。双方兵力悬殊,新四军血战七昼夜,终因弹尽粮绝,除少部分突围外,大部被俘、失散或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遇难。接着蒋介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揭露了 |
| 头撞南墙 | tóu zhuàng nán qiáng撞:撞击。指认死理。 |
南的解释
nán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姓。
北
南
nā
〔南无(
)〕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北
笔画数:9;
部首:十;
笔顺编号:122543112
南字开头的组词
南的组词(以南开头)有:
南中 南为 南之威 南乌 南乐 南乡 南乡子 南书房 南云 南五祖 南亚 南亚次大陆 南交 南亩 南京 南京临时参议院 南京临时政府 南京大学 南京大屠杀 南京市 南京长江大桥 南亭亭长 南亳 南人 南人驾船,北人乘马 南伪 南伯 南元 南八 南公 南公鼎 南关 南内 南军 南冠 南冠客 南冠楚囚 南冥 南凉 南剑三先生 南匈奴 南北 南北东西 南北书派 南北二玄 南北人 南北军 南北卷 南北史 南北司 南北合作 南北合套 南北和谈 南北套 南北学 南北宅 南北宗 南北对话 南北战争 南北曲 南北朝 南北朝体 南北省 南北衙 南北词 南北路 南北选 南北郊 南半球 南华 南华梦 南华真人 南华真经 南华老仙 南南合作 南卷 南去北来 南口 南台 南史 南司 南吕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南唐 南唐二主 南唐二主词 南唐二陵 南四湖 南园 南园十先生 南国 南国佳人 南国社 南图 南土 南地 南垂 南壄 南士 南夏。
南字在中间的组词
南的组词(南字在中间)有:
寿比南山 哀江南赋 四明南词 大江南北 天南地北 山南海北 指南打北 指南车 指南针 斗南一人 荆南杞梓 西南夷 西眉南脸 走南闯北 越鸟南栖 闽南话 马放南山 一枕南柯 上南落北 不竞南风 东南之宝 东南之秀 东南之美 东南亚 东南内 东南半壁 东南极洲 东南欧 东南竹箭 东南美。
南字结尾的组词
南的组词(以南结尾)有:
周南
和南
图南
岭南
指南
斗南
荆南
面北眉南
三淮南
东南
中南
二南
云南
五南
公南
关南
剑南
华南
双南
司南
明烛天南
望江南
林琴南
楚南
樊南
水南
江南
河南
波兹南
济南
海北天南
海南
淮南
湖南
漠南
留犊淮南
直南
石南
社南
离南
地北天南
塞上江南
塞北江南
塞南
夏南
天南
夫南
奇南
宁南
山南
峤南
巢南
幕南
征南
忆江南
戴南
指通豫南
收江南
苏里南
西南
越南
邵南
雍南
雪北香南
领南
马金南
黔南
。
南字二字组词
南的组词(二字词语)有:
南薰
周南
和南
图南
岭南
指南
斗南
荆南
东南
中南
二南
云南
五南
公南
关南
剑南
华南
南中
南为
南乌
南乐
南乡
南云
南亚
南交
南亩
南京
南亳
南人
南伪
。
南字三字组词
南的组词(三字词语)有:
指南车
指南针
西南夷
闽南话
三淮南
东南亚
东南内
东南欧
东南美
中南海
云南省
伽南香
冀南币
军南门
南之威
南乡子
南书房
南五祖
南京市
南公鼎
南冠客
南匈奴
南北人
南北军
南北卷
南北史
南北司
南北套
南北学
南北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