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的组词

黎族 lí z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海南。
别族 bié zú1.从原来的氏族﹑家族中分离出去。 2.某一氏族的分支。 3.区别氏族。
族党 zú dǎng1.亦作"族?"。 2.聚居的同族亲属。
族居 zú jú1.群居;聚居。 2.丛生。 3.犹言姓氏籍贯。
族庖 zú páo1.众庖。指一般的厨师。
族盐 zú yán1.古代乐曲的一种。
族约 zú yuē/yāo1.旧称封建社会宗族或家族的规约。 2.族正之副。
族谱 zú pǔ1.记载宗族或家族谱系的书册。
族食 zú shí1.谓与族人宴饮。
昌族 chāng zú1.使家族昌盛。
枝族 zhī/qí zú1.宗族的分支。
畲族 shē zú1. 居住在中国浙江省和福建省之间的内地边界山区的民族。
救族 jiù zú1.保全眷属。谓避免灾祸。
胤族 yìn zú1.犹嗣族。
节族 jié zú1.犹节奏。
语族 yǔ/yù zú1.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系小比语支大的语言系属。如印欧语系可以分成印度﹑伊朗﹑斯拉夫﹑日耳曼﹑罗马等语族。
远族 yuǎn/yuàn zú1.血统疏远的亲族。 2.关系疏远的同类。
顇族 cuì zú1.贫贱之族。
布依族 bù yī zú分布于贵州的少数民族。约254.8万人(1990年)。讲布依语,有文字。大多通汉语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多聚族而居,村寨依山傍水。传统节日有“六月六”、“七月半”、牛王节。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
族兄弟 zú xiōng dì/tì/tuí1.即族昆弟。
纳西族 nà xī zú分布于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约27.8万人(1990年)。用纳西语。曾用象形东巴文字和音节哥巴文字,现通用汉文。信东巴教。古代纳西族百科全书《东巴经》有重要文化价值。主要从事农业,兼事畜牧业。
银丝族 yín sī zú1. 对老年人群体的一种含有敬意的说法。
塔吉克族 tǎ jí kè zú分布于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约3.3万人(1990年)。用塔吉克语,无文字。通用维吾尔语文。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牧业。
族曾王父 zú zēng/céng wáng fù/fǔ1.亦称"族曾祖父"。 2.父亲的从祖祖父。
族曾祖母 zú zēng/céng zǔ mǔ1.见"族曾王母"。
折而族之 zhé ér zú zhī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聚族而居 jù zú ér jū聚:聚集;族:家族。同族人聚集一起居住。
都啰啰族 dū/dōu luō/luó/luo luō/luó/luo zú1.古鞑靼族的部族名。
鄂伦春族 è lún chūn z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
鳞宗介族 lín zōng jiè zú1.泛指鳞介类水生动物。

族的解释



亲属,泛指同姓之亲:族规。族长。家族。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族。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族。氏族。部族。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芳香族。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族灭。
聚合,集中:云气不待族而雨。

笔画数:11;
部首:方;
笔顺编号:41533131134


族字开头的组词

族字在中间的组词

族字结尾的组词

族字二字组词

族字三字组词

族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