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的组词

回九 huí jiǔ1.旧谓新娘结婚九日后回娘家为回九。
九五 jiǔ wǔ1.《易》卦爻位名。九,谓阳爻;五,第五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五位。《易.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后因以"九五"指帝位。 2.指帝王。
九伯 jiǔ bó/bǎi/bà1.上古九州的方伯。方伯,诸侯之长。 2.泛指地方长官。 3.见"九百"。
九区 jiǔ qū/ōu1.九州。 2.湖泽名。
九品 jiǔ pǐn1.指九卿。 2.古代官吏的等级。始于魏晋。从一品到九品,共分九等。北魏时每品各分正﹑从,第四品起正﹑从又各分上下阶,共为三十等。唐宋文职与北魏同。隋及元﹑明﹑清保留正﹑从品,而无上下阶之称,共分十八等。 3.魏晋南北朝时士人的九种品第。《晋书.刘毅传》:"毅以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未见得人,而有八损。"《汉书.古今人表》列古今人物为九等,实为"九品"之起源。参见"九品中正"。 4.指诗的九种风格。 5.泛言九等,九级。
九夜 jiǔ yè1.犹言长夜。
九慝 jiǔ tè1.九种恶事。
九极 jiǔ jí1.道教语。犹九天。 2.指皇宫。
九滨 jiǔ bīn1.弯曲的涯岸。
九百 jiǔ bǎi1.亦作"九伯"﹑"九陌"。宋﹑元﹑明时讥人痴呆﹑神气不足。 2.指计较琐细事的人。 3.复姓。汉有九百里。见《通志.氏族五》引《姓苑》。
九迁 jiǔ qiān1.多次升迁。 2.多次迁徙。形容惊扰不安。
九重 jiǔ zhòng/chóng1.九层;九道。 2.泛指多层。 3.指天门;天。 4.指宫门。 5.指宫禁﹐朝廷。 6.指帝王。 7.指皇位。
九锁 jiǔ suǒ1.谓道路曲折险阻。
九首 jiǔ shǒu1.《山海经.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人面,蛇身而青。"晋郭璞《山海经图赞》:"共工之臣,号曰相柳。禀此奇表,蛇身九首。恃力桀暴,终禽夏后。"后因以九首指力大无穷的怪兽。
牌九 pái jiǔ1.赌具名。为骨牌的一种。
九参官 jiǔ cān/shēn guān1.唐时三品以上的武官,一月朝参九次,故称。
九宫格 jiǔ gōng gé临摹碑帖法书所用的方格纸。因在正方形大格中以井字形等分九小格,故称。每一大格写一字,笔画在各小格的位置可与范本对照。也有用“田字格”、“米字格”的,作用相同。
九寨沟 jiǔ zhài gōu在四川省南坪、松潘、平武三县交界处。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得名。海拔在2000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有五花海、五彩池、树正瀑布、诺日朗瀑布,风景绝佳,五彩缤纷,有“童话世界”之誉。并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梅花鹿等珍贵动物。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九点烟 jiǔ diǎn yān1.谓自高处俯视九州,如烟九点。 2.借指中国。
九重天 jiǔ zhòng/chóng tiān1.古人认为天有九层,因泛言天为"九重天"。 2.指帝王或朝廷。
九霞巵 jiǔ xiá zhī1.见"九霞觞"。
九鼎鱼 jiǔ dǐng yú1.传说中的仙药名。
九龙殿 jiǔ lóng diàn1.宫殿名。后指皇宫。
燕九节 yàn/yān jiǔ jié1.旧俗以正月十九日为"燕九节"。
调九鼎 tiáo/diào jiǔ dǐng1.喻执掌大政。
三跪九叩 sān guì jiǔ kòu叩:磕头。最敬重的礼节。
九儒十丐 jiǔ rú shí gài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九品莲池 jiǔ pǐn lián chí1.佛教语。西方极乐世界九品莲台的所在地。指化生境界。
九章算术 jiǔ zhāng suàn shù/shú/zhú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部。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先秦到东汉初年的数学成就。全书二百四十六道应用题,分成九章:(1)方田(面积);(2)粟米(粮食交易);(3)衰分(比例分配);(4)少广(开平方和开立方);(5)商功(工程问题及立体形求体积);(6)均输(粮食运输和均匀负担问题);(7)盈不足(盈亏类问题);(8)方程(一次方程组解法及正负术);(9)勾股(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后世有多种注释本,已被译成多种文字。
十年九潦 shí nián jiǔ lǎo/lào/liáo1.亦作"十年九涝"。 2.几乎每年都闹水灾。

九的解释


jiǔ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笔画数:2;
部首:丿;
笔顺编号:35


九字开头的组词

九字在中间的组词

九字结尾的组词

九字二字组词

九字三字组词

九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