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的组词

丝桐 sī tóng1.指琴。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故称。 2.指乐曲。
刺桐 cì/cī tóng1.树名。亦称海桐﹑山芙蓉。落叶乔木。花﹑叶可供观赏,枝干间有圆锥形棘刺,故名。原产印度﹑马来亚等地,我国广东一带亦多栽培。旧时多入诗。亦以指刺桐之花。 2.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别称。唐时环城皆种植刺桐,故称。亦名桐城。宋元时代伊斯兰旅行家东来,常以刺桐一名记入其行纪。《马可波罗行纪》中亦以刺桐称泉州。
剪桐 jiǎn tóng1.《吕氏春秋.重言》:"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叔虞于晋。"后因以"剪桐"为分封的典实。
桐华 tóng huá/huà/huā1.即桐花。 2.谓桐树开花。
桐君 tóng jūn1.传说为黄帝时医师。曾采药于浙江省桐庐县的东山,结庐桐树下。人问其姓名,则指桐树示意,遂被称为桐君。南朝梁陶弘景《序》:"又云,有桐君《采药録》说其花叶形色。"宋司马光《药圃》诗:"山相惭多识,桐君未徧知。"一说,为传说中古仙人。 2.琴的别称。
桐城 tóng chéng1.安徽省东南部的县。人口70万。处大别山边缘,地势平坦,产竹、木、桐油。
桐布 tóng bù1.即桐华布。
桐梓 tóng zǐ1.桐木与梓木。两者皆良材。
桐竹 tóng zhú1.泛指管弦乐器。桐指琴瑟之类,竹指箫笛之属。
桐马 tóng mǎ1.桐木作的马。古代祭祀用品。
椅桐 yǐ/yī tóng1.椅树和梧桐树,或专指椅树。
泡桐 pào tóng双子叶植物,玄参科。落叶乔木。叶心脏形。花喇叭状,白色或紫色。原产中国,是速生优质用材树种。木材轻软,供制作箱柜家具、乐器、飞机车船的装饰板等。也可作为行道树和庭园观赏树种栽培。
焦桐 jiāo tóng1.琴名。东汉蔡邕曾用烧焦的桐木造琴,后因称琴为焦桐。
白桐 bái tóng1.树木名。
空桐 kōng/kòng/kǒng tóng1.见"空同"。 2.复姓。商之后以国为姓﹐有空桐氏。见《史记.殷本纪论》。
緑桐 lǜ/lù tóng1.绿色梧桐树。桐木佳者可以制琴,因亦借指琴。
弦桐 xián tóng1.汉桓谭《新论》:"神农始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后因以"弦桐"为琴的别称。
良桐 liáng tóng1. 好的桐木。
雕桐 diāo tóng1.指精美的七弦古琴。古代以梧桐树制作琴身﹐故称。
霜桐 shuāng tóng1.即梧桐。梧桐皮白﹐故称。
青桐 qīng tóng1.树木名。即梧桐。因其皮青﹐故称。
桐严嫂 tóng yán sǎo1.旧时对桐庐一带妇女的谑称。该地旧属严州,并以桐君山﹑严陵濑著名,故称。
桐华烟 tóng huá/huà/huā yān1.见"桐花烟"。
桐柏宫 tóng bǎi/bó/bò gōng1.道观名。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
梧桐尾 wú tóng wěi/yǐ1.据《后汉书.蔡邕传》载:邕闻有人燃桐木而炊之声,知此桐木为制琴良材,因取以为琴。琴成,果有美音,而其尾尚焦。后因以"梧桐尾"指良琴。
梧桐木 wú tóng mù1.一种多年生木本棉。花絮可织布,称橦花布或桐花布,即棉布。
梧桐雨 wú tóng yǔ/yù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剧本。元代白朴作。叙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始自长生殿庆七夕,终于明皇秋夜哭祭杨妃。剧本对后世写李、杨爱情题材的创作颇有影响。
红桐觜 hóng/gōng tóng zī/zuǐ1.鸟名。
峄阳桐 yì yáng tóng1.见"峄阳孤桐"。
焦尾枯桐 jiāo wěi/yǐ kū tóng1.泛指良琴。

桐的解释


tóng
〔泡(
〔梧桐〕见“
p乷 )桐〕落叶乔木,叶大,开白色或紫色花,木材可做琴、船、箱等物。梧”。

笔画数:10;
部首:木;
笔顺编号:1234251251


桐字开头的组词

桐字在中间的组词

桐字结尾的组词

桐字二字组词

桐字三字组词

桐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