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的组词

吴京 wú jīng1.即今之南京。
吴侬 wú nóng1.吴地自称曰我侬,称人曰渠侬﹑个侬﹑他侬。因称人多用侬字,故以"吴侬"指吴人。
吴关 wú guān1.吴地的关隘。指春秋吴国之地。 2.吴地的关隘。指三国吴之故地。
吴冶 wú yě1.指春秋吴国的冶铸。吴人善冶,故称。
吴刀 wú dāo1.传说舜殛鲧所用之刀。 2.泛指宝刀。 3.吴地所产之剪刀。
吴剑 wú jiàn1.宝剑。春秋吴人善铸剑,故称。 2.指春秋吴公子季札之剑。季札过徐,徐君爱其剑,口不敢言。季札心知之,以使上国而未献。及返至徐,则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挂徐君冢树而去,以酬宿昔之心诺。
吴娥 wú é1.吴地的美女。
吴棉 wú mián1.见"吴绵"。
吴派 wú pài1.明朝中晩期代表画派。明中期画坛以"吴门派"为首,晩期则推崇"松江派"。松江本属吴地,后人因合称两派为"吴派"。 2.清代经学派系之一。导源于吴中惠周惕而成于惠栋。余萧客﹑江声﹑钱大昕﹑王鸣盛﹑江藩等都属这一派。主张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疏通,而旁及史学和文学,以保守汉人学说为主。
吴盐 wú yán1.吴地所产的盐。以洁白着称。为四方所食。唐肃宗时,盐铁铸钱使第五琦于两淮所煮盐以洁白著名,后亦称两淮生产的盐为吴盐。 2.喻白发。
吴笺 wú jiān1.吴地所产之笺纸。常借指书信。
吴耿 wú gěng1.汉吴汉﹑耿弇的并称。两人助汉光武帝中兴。后以指良臣﹑良将。
吴苑 wú yuàn1.即长洲苑,吴王之苑。 2.吴地的园囿。因借指吴地或苏州。
吴莼 wú chún1.吴地的莼羹,以美味着称。晋张翰,吴人,因见秋风起,乃兴莼羹鲈脍之思。后以指故乡风味之食品。见《晋书.文苑传.张翰》。
吴蒙 wú mēng/méng/měng1.见"吴下阿蒙"。
吴装 wú zhuāng1.亦作"吴妆"。 2.指中国画的一种淡着色风格,相传始于唐吴道子的人物画,故名。 3.形容色彩淡雅者。
吴越 wú yuè1.春秋吴国与越国的并称。 2.吴越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 3.指春秋吴越故地(今江浙一带)。 4.五代十国之一。始祖钱镠,据有今江苏省西南部﹑浙江省全部和福建省东北部,后降于北宋。
吴钩 wú gōu1.钩,兵器,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后也泛指利剑。
吴闉 wú yīn1.犹吴门。指吴地。闉,城曲重门。
吴鸿 wú hóng1.春秋时吴人。其父杀之,以其血涂金,铸成钩,进献吴王。故亦以为钩名。钩,形似剑而曲。后泛指宝剑或利器。
天吴 tiān wú1.水神名。
荆吴 jīng wú1.春秋时的楚国与吴国,后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2.汉初封建的九个同姓诸侯国之一。
东门吴 dōng mén wú1.《战国策.秦策三》:"梁人有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忧。其相室曰:'公之爱子也,天下无有,今子死不忧,何也?'东门吴曰:'吾尝无子,无子之时不忧;今子死,乃即与无子时同也,臣奚忧焉?'"事亦见《列子.力命》。后因以"东门吴"为丧失亲人而胸怀旷达者的典型。
吴先主 wú xiān zhǔ1.指三国吴主孙权。
吴太伯 wú tài bó/bǎi/bà1.亦作"吴大伯"。 2.周古公亶父(太王)长子,仲雍﹑季历之兄。太王欲传位季历及其子昌(即周文王),太伯乃与仲雍出逃至荆蛮,号勾吴。后因以称出亡而让君位与弟者。
吴承恩 wú chéng ēn1. (约1500—约1582)。明朝文学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家庭贫寒。自幼喜爱野言稗史。博览群书。他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写成著名长篇小说《西游记》。
吹箫吴市 chuī xiāo wú shì1.谓乞食。
吴娃越艳 wú wá yuè yàn1.泛指江南美女。
楚宫吴苑 chǔ gōng wú yuàn1.吴楚的宫室园林。借指南方的胜地。
天吴紫凤 tiān wú zǐ fèng天吴:古代传说中的水神,虎身人面,八头八足八尾;紫凤: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人面鸟身,九头。泛指作为应急而用的古旧事物。

吴的解释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吴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吴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吴语。吴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
姓。

笔画数:7;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1134


吴字开头的组词

吴字在中间的组词

吴字结尾的组词

吴字二字组词

吴字三字组词

吴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