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的组词

毡裘 zhān qiú1.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以皮毛制成的衣服。 2.借指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或其君长。 3.泛指异族。
焚裘 fén qiú1.指晋武帝焚雉头裘之事。《晋书.武帝纪》:"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帝以奇技异服典礼所禁,焚之于殿前。"后用作称赞帝王抵制奢侈的典实。 2.指晋罗企生母焚羔裘事。
珍裘 zhēn qiú1.珍贵的皮衣。
皮裘 pí qiú1.毛皮的衣服。
秦裘 qín qiú1.指破旧的皮衣。
箕裘 jī qiú1.《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孔颖达疏:"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谓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
大裘 dà qiú1.古时天子祭天的礼服。 2.大皮衣。
良裘 liáng qiú1.精制的皮衣。古代供君王所服。 2.《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孔颖达疏:"言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冶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后以"良裘"喻先辈高超的技艺。
英裘 yīng qiú1.用白色丝带装饰衣缝的皮衣。 2.指精美的皮衣。
衣裘 yī/yì qiú1.夏衣冬裘。 2.专指皮裘或泛指衣服。
表裘 biǎo qiú1.谓穿裘衣而不加外罩。
裘皮 qiú pí1.羊﹑兔﹑狐﹑貂等动物的皮经过带毛鞣制而成的革。轻软保暖,用以制御寒服装。
裘絺 qiú chī/zhǐ1.裘葛。泛指四时衣服。絺,细葛布。
裘葛 qiú gé/gě1.裘,冬衣;葛,夏衣。泛指四时衣服。 2.借指寒暑时序变迁。
裘褐 qiú hè1.粗陋衣服。 2.泛指御寒衣服。 3.借指高人隐士。
裘钟 qiú zhōng1.相传为晋王献之的笔筒名。
裘鞸 qiú bì/bǐng1.相传孔子初相鲁,鲁人谤诵之曰:"麛裘而韠,投之无戾;韠而麛裘,投之无邮。"及三年政成,化行,民又作诵曰:"衮衣章甫,实获我所;章甫衮衣,惠我无私。"事见《回氏春秋.乐成》﹑《孔丛子.陈士义》。麛裘,古时常服。韠即蔽膝,古时朝祭之服。二者不共用。后以"裘鞸"比喻不为时人所习惯的政令。
裘马 qiú mǎ1.轻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语出《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朱熹集注:"言其富也。"
轩裘 xuān qiú1.轩车和衣裘。借指官位爵禄。
百结裘 bǎi jié qiú1.有很多补缀的皮衣。
雉头裘 zhì tóu/tou qiú1.以雉头羽毛织成之裘。借指奇装异服。
与狐谋裘 yǔ hú móu qiú裘:毛皮。跟狐狸商量要剥它的皮做大衣。比喻谋求有损对方切身利益的事,对方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五月披裘 wǔ yuè pī qiú比喻清高廉洁。
反裘伤皮 fǎn qiú shāng pí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
反裘负刍 fǎn qiú fù chú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爱手反裘 ài shǒu fǎn qiú1.比喻愚昧不辨本末。语本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箕裘不坠 jī qiú bù zhuì比喻前辈的事业后继有人而不会中断。
箕裘颓堕 jī qiú tuí duò箕裘:比喻先辈的事业;颓堕:衰落,颓废。比喻先辈的事业没有人继承。
缓带轻裘 huǎn dài qīng qiú宽松的衣带,轻暖的皮衣。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
裘马清狂 qiú mǎ qīng kuáng指生活富裕,放逸不羁。

裘的解释


qiú
皮衣:狐裘。集腋成裘。
姓。

笔画数:13;
部首:衣;
笔顺编号:1241344413534


裘字开头的组词

裘字在中间的组词

裘字结尾的组词

裘字二字组词

裘字三字组词

裘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