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的组词

引渡 yǐn dù①指一国将逃亡在其境内的外国罪犯转交给要求审判该罪犯的另一国的行为。国与国之间除非签订有相互引渡罪犯的协议,否则不承担引渡的义务。国际协定通常规定下列国家有权提出引渡要求:罪犯国籍所属国、罪行发生地国家、罪行受害国。②引导并渡过:用渡槽将对面的山泉引渡过来|造浮桥引渡兵马。
东渡 dōng dù1.渡向东岸。 2.特指东去日本。
偷渡 tōu dù1.暗中渡过江河。 2.谓偷越关隘或国境。
杯渡 bēi dù1.晋宋时僧人,不知姓名。传说其常乘木杯渡水,故以杯渡为名。事见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神异下·杯渡》。后因以称僧人出行。
桁渡 héng/háng dù1.渡桥。
涉渡 shè dù1. 趟水过河。如:河水不深,部队可以涉渡。
江渡 jiāng dù1.江边渡口。
河渡 hé dù1.渡口。
渡场 dù cháng/chǎng1. 渡口。
渡子 dù zǐ1.摆渡的船夫。
渡拔 dù bá1.犹超度。
渡涉 dù shè1.徒步过水。
渡船 dù chuán载运行人、货物、车辆等横渡江河、湖泊、海峡的船。
竞渡 jìng dù①划船比赛:龙舟~。②渡过江湖等的水面的游泳比赛:游泳健儿~昆明湖。
筏渡 fá dù1.用筏子渡水。
搭渡 dā dù1.一种用木头二方,夹装在门槛里外,可使车辆从槛外入内的桥状装置。
断渡 duàn dù1.停渡;禁渡。
野渡 yě dù1.荒落之处或村野的渡口。
飞渡 fēi dù1.在上空越过。
鬻渡 yù dù1.指以摆渡为谋生之业。
三兽渡 sān shòu dù1.见"三兽渡河"。
五马渡 wǔ mǎ dù1.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北。相传为西晋末晋元帝与彭城等五王南渡长江登岸处。
杨子渡 yáng zǐ dù1.古津渡名。在今江苏省邗江南有杨子桥,古时在长江北岸,由此南渡京口,为江滨要津。今距江已远,仅通运河。
截头渡 jié tóu/tou dù1.没有渡船的渡口。
三兽渡河 sān shòu dù hé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
三豕渡河 sān shǐ dù hé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三豕:应为“己亥”。同“三豕涉河”。
关山飞渡 guān shān fēi dù一译《驿车》。美国故事片。20世纪福斯影片公司1939年摄制。约翰·福特导演,汤姆士·密契尔主演。越狱犯灵果拦乘一辆驿车前往罗斯特堡寻找仇人,途中,驿车遭印第安部族武装袭击,灵果配合警官鬈毛作战,保护驿车安抵目的地。警官仗义让灵果报了仇,然后放他与妓女达拉丝走向新的生活。
泥马渡江 ní/nì mǎ dù jiāng1.相传靖康之变,康王(高宗赵构)质于金,与金太子同射。康王三矢俱中,金人以为此必拣选宗室之长于武艺者冒名为之,留之无益,遣还。康王得脱,奔窜疲困,假寐于崔府君庙中,梦神人曰:"金人追及,速去之。已备马于门首。"康王惊觉,马已在侧,跃马南驰。既渡河而马不复动,下视之,则泥马也。见宋辛弃疾《南渡录》。高宗泥马渡江,宋元以来争传乐道,文人笔记颇多记载,而行迹﹑地方时有抵牾不同。
渡江战役 dù jiāng zhàn yì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双方和谈代表团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次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及华东、中原军区部队共约百万人,在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指挥下发起渡江战役。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战线上,兵分三路强渡长江。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统治的覆灭。随后解放军占领武汉、南昌,攻克上海。至6月1日解放崇明岛,渡江战役结束。这次战役共歼国民党军四十三万余
踏芦渡江 tà/tā lú dù jiāng1.《坚瓠广集.离地草》引唐冯贽《记事珠》:"兔床国有离地草,人以藉足,不步而行。达磨见梁武,去来自由,以有此草也。其叶如芦,故传踏芦渡江。"因用指佛法广大,本领非凡。

渡的解释

1 横过水面:~船。~桥。~河。摆~。强~。远~重洋。

2 由此到彼:~过难关。

3 转手,移交:引~。

4 过河的地方:~口。~头。

渡字开头的组词

渡字在中间的组词

渡字结尾的组词

渡字二字组词

渡字三字组词

渡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