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的组词

宣尼 xuān ní1.汉平帝元始元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后因称孔子为宣尼。见《汉书.平帝纪》。
尼姑 ní gū中国对“比丘尼”的俗称。参见“比丘”。
尼坛 ní tán1.尼姑受戒的地方。
尼站 ní zhàn1.指尼寺中专供来往僧官和侍尼所居的屋舍。
军尼 jūn ní1.倭国官名。
末尼 mò ní1.真珠,珠玉,宝石。末,也写作"摩"。 2.宗教名。详"末尼教"。 3.同"末泥"。
毗尼 pí ní1.佛教语。梵语vinaya的译音。又译作"毗奈耶"。意为律。
牟尼 móu/mù ní1.梵语muni的音译。意为寂静。多指释迦牟尼。 2.即牟尼子。 3.清代朝服上的珠串。
小尼 xiǎo ní1.年幼的尼姑。 2.女尼自谦之称。
尼峰 ní fēng1.尼山,尼丘。
尼父 ní fù/fǔ1.亦称"尼甫"。 2.对孔子的尊称。孔子字仲尼,故称。
尼犍 ní jiān/qián1.见"尼干"。
尼珠 ní zhū1.摩尼宝珠。梵语意为宝珠,故称宝珠为"尼珠"。
尼甫 ní fǔ1.见"尼父"。
尼行 ní xíng/háng1.停止或阻止前进。
悉尼 xī ní澳大利亚最大城市。人口连郊区320万(1981年)。全国最大海港和经济中心。世界最大羊毛市场。工业有石油提炼、机器制造、纺织等。铁路和公路网发达。有定期海、空航线通英、美、新西兰等国。建有南半球最大的海港大桥和风格独特的歌剧院。
郁尼 yù ní1.郁悒不申。
牟尼子 móu/mù ní zǐ1.亦称"牟尼珠"。 2.即数珠。佛教徒念佛﹑持咒﹑诵经时用来计数的成串珠子。多用木槵子等制成,每串以二十七颗﹑一百零八颗为常见。
牟尼珠 móu/mù ní zhū1.见"牟尼子"。
王尼叹 wáng ní tàn1.《晋书·王尼传》:"尼早丧妇,止有一子。无居宅,惟畜露车,有牛一头,每行,辄使子御之,暮则共宿车上。常叹曰:'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后因以"王尼叹"喻落泊者之怨尤。
紫驼尼 zǐ tuó ní1.亦作"紫陁尼"。亦作"紫駞尼"。 2.用骆驼毛织成的呢料。
尼罗河 ní luó hé世界第一大河。在非洲东北部。由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汇合而成,经埃及等国,注入地中海。全长6670千米。上游水量充沛,多急流、瀑布,水力资源丰富。中下游每年6-10月泛滥,淤积巨量沃土,形成河谷绿洲带。建有著名的阿斯旺高坝,兼有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撒尼族 sā/sǎ ní zú1.云南路南﹑泸西﹑弥勒﹑昆明等地部分彝族的自称。
腓尼基 féi ní jī古代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公元前2000年代初,闪米特人的一支腓尼基人在今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建立了西顿、推罗等一系列城邦。腓尼基人以航海、经商著名,足迹遍及地中海沿岸各地,建立了迦太基等许多殖民地。约前13世纪,创造了历史上第一套字母系统,对后世影响极大。前18世纪以后,被外族征服。
陁罗尼 tuó luó ní1.即陀罗尼。
马尼拉麻 mǎ ní lā/lá má1.蕉麻。
叶尼塞河 yè/xié ní sāi/sài/sè hé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在亚洲北部。由大小叶尼塞河汇合而成,注入北冰洋喀拉海的叶尼塞湾。长4102千米。流域面积258万平方千米。干、支流上建有大型水电站。大部分河段可通航。
爱沙尼亚 ài shā ní yà东欧国家。临波罗的海。面积4.51万平方千米。人口149.15万(1995年)。首都塔林。地势低平。属海洋性气候。经济以工业为主,主要有机械制造、电子仪表、油页岩开采等。
罗马尼亚 luó mǎ ní yà东南欧国家。在巴尔干半岛,多瑙河下游。临黑海。面积23.75万平方千米。人口2265万(1995年)。首都布加勒斯特。山地、高原和平原各占1/3。工业为经济支柱,以重工业占优势。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之一。
西瞿陀尼 xī qú/jù tuó ní1.即西牛货洲。佛经所说四大部洲之一。参见"西牛货洲"。

尼的解释



梵语“比丘尼”的简称,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尼姑。尼庵。削发为尼。
古同“昵”,相近,亲近。
ɑuddhist nunpriestess


笔画数:5;
部首:尸;
笔顺编号:51335


尼字开头的组词

尼字在中间的组词

尼字结尾的组词

尼字二字组词

尼字三字组词

尼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