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的组词

七丝 qī sī1.古琴的七根弦。亦借指七弦琴。
七佛 qī fó/fú/bì/bó1.佛教语。谓释迦牟尼及其先出世的六佛。即过去劫中三佛毗婆尸﹑尸弃﹑毗舍浮和现在劫中四佛拘留孙﹑拘那含﹑迦叶和释迦牟尼。诸经中名号微异,系转译之讹。见《七佛经》﹑《法苑珠林》卷八。
七历 qī lì1.指古代《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三统历》七种历法。
七商 qī shāng1.古代燕乐中的商声七调。
七弦 qī xián1.古琴的七根弦。亦借指七弦琴。
七步 qī bù1.相传三国魏曹植七步成诗,后常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七贵 qī guì1.指西汉时七个以外戚关系把持朝政的家族。 2.隋末,洛阳人称段达﹑王世充﹑元文都﹑卢楚﹑皇甫无逸﹑郭文懿﹑赵长文为七贵。见《隋书.越王侗传》。 3.泛指权贵。
七迁 qī qiān1.谓迁往七陵居住。
七十二 qī shí èr1.古以为天地阴阳五行之成数。亦用以表示数量多。
七姑子 qī gū zǐ1.山魈的别称。
七曜历 qī yào lì1.以日﹑月和五星纪日的历法。我国通行顺序为日﹑月﹑火﹑水﹑木﹑金﹑土,周而复始。始于古代巴比伦(一说始于古代埃及)。我国四世纪时曾有此法。八世纪时摩尼教徒又由中亚康国传入我国。《新唐书.艺文志三》载有吴伯善《陈七曜历》五卷。敦煌发现的历书和占星术著作亦有用七曜历者。
七板子 qī bǎn zǐ1.亦作"七板儿"。 2.秦淮河上一种有篷而周围无走沿的小游艇。
七緵布 qī zōng/zòng bù1.古代的一种粗布。
三七斋 sān qī zhāi1.旧俗指人死后第二十一日为之举办的佛事。
殷七七 yīn/yān/yǐn qī qī1.唐代道士﹐名天祥﹐又名道筌﹐自称七七﹐以善幻术著名。
七了八当 qī le bā dāng形容十分妥帖。
七倒八歪 qī dǎo bā wāi指十分凌乱不整齐。
七品黄堂 qī pǐn huáng táng1.对县令的美称。
七宝庄严 qī bǎo zhuāng yán1.形容佛教建筑富丽堂皇,气象尊严。
七开八得 qī kāi bā dé形容反反复复,十分周备。
七杂八色 qī zá bā sè/shǎi1.形容品种与颜色纷杂多样。
七死七生 qī sǐ qī shēng佛数谓小乘初果者,尚须往返天上人间,受七度生死,才能证得阿罗汉果。亦作“七生七死”。
七穿八穴 qī chuān bā xué穿:洞,孔;穴:窟窿。形容窟窿很多。
七策五成 qī cè wǔ chéng1.传说春秋末越大夫范蠡向其师计然学谋略七,用其五佐越即获成功,故云。
七级浮屠 qī jí fú tú1.见"七级浮图"。
七舆大夫 qī yú dà/dài/tài fū/fú1.指主管诸侯副车的七大夫。春秋时,侯伯出行有副车七乘,每车有一大夫主管,故称。《左传.僖公十年》:"郄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遂杀丕郑﹑祁举及七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颛﹑累虎﹑特宫﹑山祁。"孔颖达疏:"《周礼.大行人》云:'侯伯七命,贰车七乘。'贰即副也。每车一大夫主之,谓之七舆大夫。"一说指主管兵车的舆帅七人。孔颖达疏引服虔云:"上军之舆帅七人,属申生者。"亦省作"七舆"。
七零八乱 qī líng bā luàn形容非常零乱不堪。
污七八糟 wū qī bā zāo形容十分杂乱。
瞎七瞎八 xiā qī xiā bā1.谓做事﹑说话等胡乱盲目。
长七短八 cháng qī duǎn bā指事情的头绪。

七的解释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笔画数:2;
部首:一;
笔顺编号:15


七字开头的组词

七字在中间的组词

七字结尾的组词

七字二字组词

七字三字组词

七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