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的组词

一陀 yī tuó1.见"一坨"。
僧陀 sēng tuó1.指佛经。
冈陀 gāng tuó1.山冈。
曼陀 màn tuó1.亦作"曼陁"。 2.指曼陀罗花。
盘陀 pán tuó也作“盘陁”。①形容石头不平的样子:盘陀石。②曲折回绕:入山后走在盘陀路上。
磨陀 mó/mò tuó1.逍遥自在。 2.犹豫;徘徊。 3.磨蹭。
等陀 děng tuó1.秤锤砝码之类的东西。
臊陀 sāo/sào tuó1.亦作"臊陁"。 2.梵语鹦鹉的音译。
首陀罗 shǒu tuó luó1.古印度四种姓中的最低等级。无任何权利,仅从事低贱﹑卑微的劳动,或为高级种姓服役。其实际地位无异于奴隶。
曼陀罗 màn tuó luó1.梵语mand?ra(va)的译音。意译为悦意花。在印度被视为神圣的植物,特栽培于寺院之间。为一年生有毒草本,叶子互生,卵形,花白色,花冠像喇叭,结蒴果,表面多刺。全株有毒,花﹑叶﹑种子等均可入药,是麻醉性镇咳镇痛药。又称风茄儿。
曼陀铃 màn tuó líng1.即曼陀林。参见"曼陀林"。
甄陀罗 zhēn tuó luó1.[梵kimnara]谓似人非人。佛教谓天龙八部中的歌神﹑乐神。亦泛称为听佛说法而化现人形的诸天龙神。
因陀啰 yīn tuó luō/luó/luo1.梵语Indra的音译。或译为"因提梨"﹑"因陁罗"。意译作天主或天帝释。本为雷雨之神,或谓保护世界之神。
头陀碑 tóu/tou tuó bēi1.指北齐王屮所著《头陀寺碑文》。
头陀行 tóu/tou tuó xíng/háng1.佛教语。指佛教僧侣行头陀时,应遵守的住空闲处﹑常乞食﹑着百衲衣等十二项苦行。
宝陀岩 bǎo tuó yán1.即补陀落迦山。佛书说是观音菩萨的住处。
悉达陀 xī dá tuó1.见"悉达多"。
戍陀罗 shù tuó luó1.古印度四种姓之一。属第四级,没有任何权利,仅从事"低贱"﹑"卑微"的劳动,或为高级种姓服役。其实际地位无异于奴隶。也称首陀罗。
摩揭陀 mó/mā jiē/qì tuó古代印度恒河中下游地区的国家。兴起于公元前7-前6世纪。是佛教兴起地和传播地之一。主要王朝有难陀王朝、孔雀王朝、笈多王朝等。多次称霸印度北部和全印度,为古印度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公元5世纪后衰落。
足弹陀 zú dàn/tán tuó1.古代货币名。
迦兰陀 jiā lán tuó1.亦作"迦兰陁"。 2.梵语kalandaka的音译。(1)本为古印度人名。佛说法于王舍城,迦兰陀以其所有竹园起精舍奉佛,后因以其名称该僧园。晋法显《佛国记》:"出旧城北,行三百余步,道西迦兰陀竹园精舍,今现在。"《敦煌变文集·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王请佛于迦兰陁竹林,敷演于甚深密藏。"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山城北门行一里余,至迦兰陁竹园,今有精舍,石基砖室,东辟其户。"(2)山鼠名。佛书谓昔有毘舍离王入山,眠于树下。有毒蛇出欲害王,
陀罗骠 tuó luó piào/biāo1.佛教语。印度胜论派哲学说明宇宙万有的六原理(六谛﹐译为六句义)中的第一实句义﹐即水﹑火﹑风……九种。亦所谓万物皆有之本体。
南普陀寺 nán/nā pǔ tuó sì1.在福建厦门市五老山下。始建于唐代,初名普照寺,清康熙年间,靖海将军施琅重建,改名南普陀,自是成为闽南佛教胜地。
直布罗陀 zhí bù luó tuó港口城市。在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北岸东端。面积6平方千米。人口3.1万(1984年)。原属西班牙,从1704年起被英国占领。为重要海空军基地,扼地中海与大西洋通道的咽喉,战略地位重要。有船舶修理设备和大船坞。旅游业兴盛。
西瞿陀尼 xī qú/jù tuó ní1.即西牛货洲。佛经所说四大部洲之一。参见"西牛货洲"。
迦真邻陀 jiā zhēn lín tuó1.见"迦旃邻提"。
阿伽陀药 ā jiā tuó yào1.梵语Agada的音译。意为万应灵药。
阿梨诃陀 ā lí hē tuó1.见"阿梨诃咃"。
陀罗尼门 tuó luó ní mén1.佛教语。总持的关键。
陀罗经被 tuó luó jīng bèi1.即陀罗尼衾。

陀的解释


tuó
〔陀螺〕一种儿童玩具,呈圆椎形,用绳绕上,然后一拉,使其在地上旋转起来,用鞭抽打旋转不停。
山冈。

笔画数:7;
部首:阝;
笔顺编号:5244535


陀字开头的组词

陀字在中间的组词

陀字结尾的组词

陀字二字组词

陀字三字组词

陀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