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组词

上书 shàng/shǎng shū1.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 2.指给地位高的人写信。 3.旧时塾师向学生讲授新课。
书券 shū quàn/xuàn1.书写契约。 2.指购书的证券。
书合 shū hé/gě1.同"书阁"。
书启 shū qǐ1.古代专指下级给上级的信件,后来用为信札的通称。 2.旧时官署里专管起草书信等事的人。
书子 shū zǐ1.书信。
书革 shū gé/jí1.书写在皮革上。谓以皮革为书写材料。
枕书 zhěn shū1.枕着书。谓与书为伴,勤奋好学。
沪书 hù shū1.曲艺的一种。流行于上海市松江﹑奉贤﹑南汇等地,有近百年历史。一人演出,有说有唱,以竹筷敲击钹子伴奏,故又称"钹子书"。传统剧目有《金枪传》﹑《天宝图》等。
牒书 dié shū1.谓书于简牒。
竹书 zhú shū1.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后人称编缀成册的竹简为竹书。
契书 qì/qiè/xiè shū1.契据﹐契约。
愿书 yuàn shū1.写明志愿的文书。
报书 bào shū1.回信。
捕书 bǔ shū1.清代地方衙门专管缉捕的书吏。
胡书 hú shū1.胡人的文字。 2.指科斗书。
蛮书 mán shū1.给蛮方的战书。
诒书 yí/dài shū1.寄书。
走书 zǒu shū1.去信;来信。
车书 chē shū1.《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谓车乘的轨辙相同,书牍的文字相同,表示文物制度划一,天下一统。后因以"车书"泛指国家的文物制度。 2.指推行制度。
邪书 xié/yá/yé/yú/xú shū1.内容不正而有害的书。
下手书 xià shǒu shū1.按捺指印作为凭证的文书。
中书格 zhōnɡ shū ɡé1.明代有中书舍人,掌书写诰敕等事。其书体一般端正而流于刻板,人谓之中书格。
书令史 shū líng/lǐng/lìng shǐ1.古代佐理案牍的官吏。晋﹑南朝宋有内台书令史,九品。隋诸省府寺各有令史﹑书令史﹑书吏之属。参阅《宋书.百官志下》﹑《通典.职官四》。
书斋剧 shū zhāi jù1.即案头剧。一种不适宜演出,只供阅读欣赏的文学剧本。
四部书 sì bù shū1.中国古代书籍统分为四大类,故称。晋荀勖将群书分为四部:六艺﹑小学为甲部;诸子﹑兵书﹑术数为乙部;历史记载和杂着为丙部;诗赋﹑图赞﹑《汲冢书》为丁部。东晋李充加以调整,以五经为甲部,历史记载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隋唐以后沿用此种分法,称为经﹑史﹑子﹑集。后亦用以泛指群书。
底下书 dǐ/de xià shū1.谓学有根底的著作。
拥书城 yōng shū chéng1.见"拥书百城"。
订书机 dìng shū jī1.将书页装订成册的主要机械。常用的有铁丝骑马订﹑平订和锁线﹑缝纫等订书机。 2.用于装订单页纸张成册或信件﹑包装袋封口的简单工具。
文弱书生 wén ruò shū shēng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贝多叶书 bèi duō yè shū1.指佛经。

书的解释


(書)
shū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文件:证书。说明书。
写字或写的字: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
写文章: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字体:草书。隶书。楷书。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书。听书。

笔画数:4;
部首:乛;
笔顺编号:5524


书字开头的组词

书字在中间的组词

书字结尾的组词

书字二字组词

书字三字组词

书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