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的组词
| 搢笏 | jìn hù1.亦作"搢忽"。 2.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 3.引申指朝见。 |
| 冕笏 | miǎn hù1.礼冠与手版,皆古代王公大官之服饰,因以指仕宦者。 |
| 木笏 | mù hù1.木制手板。唐制,六品以下官所持之笏。后世因之。 |
| 朝笏 | cháo hù1.古代君臣朝会时所执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和记事。 |
| 板笏 | bǎn hù1.即笏,手板。 |
| 植笏 | zhí hù1.犹持笏。指为官。 |
| 牙笏 | yá hù1.象牙手板。亦指朝笏。原为大臣朝见皇帝时所执用,其后道士在朝真或斋醮时也使用。 |
| 玉笏 | yù hù1.玉制手板。 |
| 瞻笏 | zhān hù1.南宋朝参仪式的一种。 |
| 竹笏 | zhú hù1.古代大臣入朝时所执的竹制手板。 |
| 笏头 | hù tóu/tou1.宋人称方团球路花纹为"笏头"。 2."笏头带"的省称。 |
| 笏带 | hù dài1.即笏头带。宋太宗以之赐大臣。 |
| 笏架 | hù jià1.放笏的架子。 |
| 笢笏 | mǐn hù1.吹笛时用手按着笛孔。《文选.马融》:"笢笏抑隐,行入诸变。"李善注:"笢笏抑隐,手循孔之貌。"一说,笢笏即篾忽,状其声之微细。见清朱珔《文选集释》。 |
| 簪笏 | zān hù1.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
| 绅笏 | shēn hù1.大带与笏板。古仕宦者所服用。 2.指做官。 |
| 把笏 | bǎ hù1.持笏。指做官。 |
| 投笏 | tóu hù1.同"投版"。 |
| 拄笏 | zhǔ hù1.见"拄笏看山"。 |
| 敛笏 | liǎn hù1.犹敛版。 |
| 象笏 | xiàng hù1.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位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所执,供指画和记事。 |
| 遗笏 | yí/wèi hù1.先人遗下的朝会手板。指后代荫袭的官职俸禄。 |
| 靴笏 | xuē hù1.亦作"鞾笏"。 2.靴与笏。古代官员在朝觐或其他正式场合用。 |
| 东笏社 | dōng hù shè1.军阀陈炯明在广东当权时期,陈姓家族所组成的大地主﹑官僚反动团体。 |
| 木笏司 | mù hù sī1.谓糊涂官。 |
| 笏头带 | hù tóu/tou dài1.即球路带。 |
| 鱼须笏 | yú xū hù1.古代大夫所用之笏。因饰以鲨鱼的须(一说鲨鱼皮),故名。 |
| 秉笏披袍 | bǐng hù pī páo秉:持;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披袍:身穿朝服。比喻作官。 |
| 垂绅正笏 | chuí shēn zhèng hù绅:古时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笏:指朝笏,用于记事。垂下大带的末端,双手端正地拿着朝笏。形容朝廷大臣庄重严肃的样子。 |
| 袍笏登场 | páo hù dēng chǎng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中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员打扮,上场演戏。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 |
笏的解释
hù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俹 )笏。“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
笔画数:10;
部首:竹;
笔顺编号:3143143533
笏字开头的组词
笏字在中间的组词
笏字结尾的组词
笏的组词(以笏结尾)有:
搢笏
袍笏
一笏
一门百笏
万笏
典笏
冕笏
出笏
击贼笏
木笏
朝笏
板笏
植笏
水苍笏
滑笏
满床叠笏
爽笏
牙笏
玄笏
玉笏
百笏
瞻笏
竹笏
笢笏
簪笏
绅笏
缨笏
垂绅正笏
执笏
把笏
投笏
拄笏
敛笏
整笏
襕笏
象笏
还笏
遗笏
靴笏
鱼笏
鱼须笏
。
笏字二字组词
笏的组词(二字词语)有:
搢笏
袍笏
一笏
万笏
典笏
冕笏
出笏
木笏
朝笏
板笏
植笏
滑笏
爽笏
牙笏
玄笏
玉笏
百笏
瞻笏
竹笏
笏囊
笏头
笏带
笏床
笏板
笏架
笢笏
簪笏
绅笏
缨笏
执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