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的组词

吉普 jí pǔ1.英语jeep的译音。一种轻便而坚固的中﹑小型汽车,美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首先制造。性能机动灵活,能适应高低不平的道路,多作军用。
普加 pǔ jiā1.普遍赐与;普遍施与。 2.普遍增加。
普客 pǔ kè1. 普通旅客列车的简称。
普度 pǔ dù/duó1.亦作"普渡"。 2.佛教语。广行剃度。 3.佛教语。谓广施法力使众生普遍得到解脱。
普洛 pǔ luò1.见"普罗列塔利亚特"。
普浃 pǔ jiā1.犹普及,遍及。
普测 pǔ cè1. 普遍的测量,测试或调查。
普淖 pǔ nào/chuò/zhuō1.指黍稷。《仪礼.士虞礼》:"嘉荐普淖﹐明齐溲酒。"郑玄注:"普淖﹐黍稷也。普﹐大也;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故以为号云。"晋潘岳《藉田赋》:"簠簋普淖﹐则此之自实。"一说﹐为铏羹﹐和以五味的羹汤。见清王引之《经义述闻.仪礼》。
普照 pǔ zhào1.普遍地照耀。
普特 pǔ tè1. 俄制重量单位,一普特合16.38千克。
普荐 pǔ jiàn1.指铏羹,加五味作料而盛于铏器中的汤菜。《仪礼.士虞礼》:"嘉荐普淖﹐普荐溲酒。"郑玄注:"普荐﹐铏羹﹐不称牲记其异者。"一说﹐为俎上之物。见清王引之《经义述闻.仪礼》。
普覆 pǔ fù1.普遍覆盖,包容。 2.谓普施恩惠。 3.指天。
普遍 pǔ biàn大面积的;有共性的:普遍反应良好|具有普遍意义。
普降 pǔ jiàng/xiáng1. 雨雪大范围地普遍降下。如:普降瑞雪。如:普降喜雨。
科普 kē pǔ科学普及:~读物。
周普 zhōu pǔ1.完备;普遍。
普六茹 pǔ liù/lù rú1.亦作"普陋茹"。 2.鲜卑诸姓之一。北魏孝文帝改茹氏。隋文帝之父杨忠曾因功被赐姓普六茹。见《魏书.官氏志》﹑《隋书.高祖纪上》。
普碌碌 pǔ lù/liù lù/liù1.象声词。
普通人 pǔ tōng/tòng rén1.与任何集团无利害关系或成员关系的人。2.与特殊阶级有别的社会群众。3.一般人。4.尤其被视为缺乏个性或社会责任心,其老一套思想乃来自报纸、电视一类的宣传工具,而且易被经济、社会或文化界的上层人士所操纵的芸芸众生的典型。5.公众或社会的成员。6.一般的人。如:苏格拉底认为普通人征服了知识分子和贵族。
普速速 pǔ sù sù1.象声词。
普遍性 pǔ biàn xìng1.普遍的性质或状态(例如指范围、发生或应用)。2.作为宇宙性的状况。
普陀山 pǔ tuó shān即“普陀岛”。在浙江省东北部莲花洋中。属舟山群岛。面积12.76平方千米。主峰佛顶山,海拔291米。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以供奉观音为主。有普济寺、慧济寺、法雨寺、千步沙、潮音洞等名胜古迹。风景秀丽,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普陋茹 pǔ lòu rú1.见"普六茹"。
雪夜访普 xuě yè fǎng pǔ1.指宋太祖赵匡胤雪夜走访大臣赵普商谈国事的故事。见《宋史.赵普传》。后用为天子访问大臣之典。
人口普查 rén kǒu pǔ chá/zhā一国或一地区在特定的基准时点,对境内人口数,以及该人口按各种不同特征分布的详情,进行调查分析的全部工作。是精确掌握人口状况,查清国情国力的基本方法之一。实行普查的时间及调查人口的基准时点一般都由国家法令规定。
南普陀寺 nán/nā pǔ tuó sì1.在福建厦门市五老山下。始建于唐代,初名普照寺,清康熙年间,靖海将军施琅重建,改名南普陀,自是成为闽南佛教胜地。
普度众生 pǔ dù zhòng shēng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
普济群生 pǔ jì qún shēng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大法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众生”。
普通教育 pǔ tōng jiào yù实施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中国实施普通教育的机构为小学和中学。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
普通电报 pǔ tōng/tòng diàn bào1. 电报业务的一种,和“加急电报”对称。

普的解释



全,广,遍:普遍。普通。普查。普照。普天同庆。

笔画数:12;
部首:日;
笔顺编号:431224312511


普字开头的组词

普字在中间的组词

普字结尾的组词

普字二字组词

普字三字组词

普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