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的组词

巴望 bā wàng①盼望:巴望此事成功。②指望:今年的收成是没有巴望的了。
巴镘 bā màn1.亦作"巴谩"。 2.古代博戏名。盛行于宋元。 3.巴望赢钱。引申为爱财;诈骗牟利。
掐巴 qiā bā1.同"掐把"。 2.犹采摘。
曼巴 màn bā1.藏语。医生。
横巴 héng/hèng bā1.方言。斜着,侧着。
死巴 sǐ bā1.死板,不灵活。
篾巴 miè bā1.竹篱笆。
啧巴 zé bā1.形容咂嘴的样子。
巴儿 bā er1.猿的别称。 2.指巴蜀(今四川省)年青人。
巴壁 bā bì1.巴鼻。
巴氐 bā dī1.氐人的一支。东汉末,自巴西(治今四川阆中县)﹑宕渠(治今四川渠县东北)郡北徙于汉中杨车板,号为杨车巴。魏武帝时,首领李虎率族众500余户附魏,受封将军,并将族众尽迁略阳北(今甘肃秦安县东南),遂号为巴氐。西晋元康(公元291-299年)年间,关西连年饥馑,族人又大量流入四川。首领李特乘机拥兵割据,于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建立成汉政权,为十六国之一。后渐与当地汉族融合。
张巴 zhāng bā1.方言。犹言大惊小怪。
餈巴 cí bā1.用糯米蒸熟捣制而成的饼。
割尾巴 gē wěi/yǐ bā1.指清除所谓私有制的残馀。是一度流行在农村中的极"左"口号。实质上是对广大农民合法经济活动的限制和打击。
绉巴巴 zhòu bā bā1.形容衣服﹑纸张﹑皮肤等发皱。
哥巴文 gē bā wén1.中国纳西族的一种音节文字。自左向右横写。重文别体很多。许多字是东巴字的简化,也有些字受汉字影响而产生。主要用于抄写经书,使用范围很小。
斯夹巴 sī jiā bā1.藏族人民使用的一种腰刀。
斯巴达 sī bā dá古代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奴隶制城邦国家。约公元前8世纪在征服西邻美塞尼亚的过程中创建国家。政治上实行奴隶主贵族寡头专政。具有很强的军事力量,长期称霸南希腊。曾参加希波战争,战后与雅典争霸,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获胜,成为全希腊霸主。前4世纪遭其他城邦反对,势力削弱。前2世纪中叶被罗马征服。
腮巴子 sāi bā zǐ1.腮巴。
巴蛇吞象 bā shé tūn xiàng巴蛇:古代传说中的大蛇。巴蛇吞吃大象。比喻贪得无厌。
乌兰巴托 wū lán bā tuō蒙古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62万(1995年)。1639年建城。蒙语意为“红色英雄城”。全国大部分工业集中于此。有铁路、航空线同中国、俄罗斯相通。公路通往全国各地。有高等学府、科学院、电视中心和喇嘛寺院。
吃哑巴亏 chī yǎ bā kuī自己遭受暗算或受损吃亏,不敢声张或无法申诉,只好自认吃亏。
正南巴北 zhèng nán/nā bā běi/bèi1.亦作"正南八北"。亦作"正南靠北"。 2.方言。地道的,确实的。 3.方言。正经的,正式的。
没巴没鼻 méi/mò bā méi/mò bí1.犹言没巴鼻。
皱皱巴巴 zhòu zhòu bā bā1.见"皱巴巴"。
尾巴难藏 wěi bā nán cáng指不能藏住自己的尾巴。
巴布亚人 bā bù yà rén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的民族。约445万人(1983年)。通用英语。崇拜图腾和祖先,少数信基督教新教。流行斑痕文身。一般从事农业,山区的兼营采集、狩猎,沿海的从事渔业。
干巴利落 gān bā lì luò指干脆;爽快。
老天巴地 lǎo tiān bā dì/de1.同"老天拔地"。
老实巴脚 lǎo shí bā jiǎo谨慎小心,平庸厚道的样子。

巴的解释



粘结着的东西:泥巴。锅巴。
粘贴,依附在别的东西上:饭巴锅了。巴结别人。
贴近: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盼,期望:巴望。
张开:巴着眼睛。
古国名,在今中国四川省东部。
中国四川省东部,泛指四川:巴蜀。巴山蜀水。
词尾,读轻声:尾巴。嘴巴。
大蛇:巴蛇(传说中能吞大象的蛇)。
气压的压强单位。
压强单位。
姓。

笔画数:4;
部首:巳;
笔顺编号:5215


巴字开头的组词

巴字在中间的组词

巴字结尾的组词

巴字二字组词

巴字三字组词

巴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