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的组词

复制 fù zhì仿造原件(多指艺术品)或翻印书籍等:~品ㄧ这些文物都是~的。
佳制 jiā zhì1.佳作。 2.谓制作精美者。
克制 kè zhì抑制(多指情感):采取~的态度ㄧ他很能~自己的情感,冷静地对待一切问题。
制冷 zhì lěng人工制取低温(低于环境温度)及维持低温的技术。制冷温度介于环境温度和-100°c之间。有天然制冷和人工制冷。前者用天然冰或深井水制取低温,后者由各种热力过程组成的制冷循环制取低温。
制气 zhì qì1.方言。闹别扭,呕气。
剥制 bō zhì1.剥取或削除外皮,加工制作。
田制 tián zhì1.关于农田的制度。
特制 tè zhì1.以手诏形式宣行的诏令。 2.特地制造。 3.指特别的工艺制造。
私制 sī zhì1.私人的礼法。
缄制 jiān zhì1.封锁控制。
定制 dìng zhì1.拟定制度或法式。 2.确定的制度﹑规则。
巨制 jù zhì指伟大的作品,也指规模大的作品:鸿篇~。
挢制 jiǎo zhì1.矫制。谓假托皇帝的命令。
掣制 chè zhì1.牵制,掣肘。
试制 shì zhì1.试行制作。
跨制 kuà zhì1.兼有﹑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区。
逆制 nì zhì1.预作。 2.违背法制。
陵制 líng zhì1.欺压控制。
驯制 xùn zhì1.使驯顺服从。
均田制 jūn tián zhì中国古代一种分配土地和交纳赋税相结合的制度。北魏于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规定农民按人口、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并向国家纳租调。此后在授田对象、授田年限、赋役等方面多有变化,至唐中叶止。
二部制 èr bù zhì中小学把学生分成两部轮流在校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分封制 fēn fēng zhì1.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制举业 zhì jǔ yè1.指八股文。
木制品 mù zhì pǐn1.用木材制造的产品。2.战争要求大量生产各种木制品——兵营和临时兵房的家具、弹药箱、车辆、步枪枪托。3.木制的内部配条(如嵌条或楼梯)。
调元制 tiáo/diào yuán zhì1.任命宰相的制诏。
体制改革 tǐ/tī/bèn zhì gǎi gé/jí在我国,指克服现有体制中的弊端,使各种体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证。
制导炸弹 zhì dǎo zhà/zhá dàn/tán能自动导向的航空炸弹。是一类固定的点目标近距空中支援武器。炸弹从载机上投下后,在重力和舵面操纵力的作用下滑翔到目标点。轰炸精度高,但易受干扰。按制导装置不同,分激光制导炸弹、电视制导炸弹、红外制导炸弹和“罗兰”制导炸弹等。
柔能制刚 róu néng zhì gāng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亦作“柔能制刚,弱能制强。”
粗制滥造 cū zhì làn zào滥:过多,不加节制。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
错仪画制 cuò yí huà zhì1.谓布政立法。错﹐通"措"。

制的解释


(⑦製)
zhì
规定: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
限定,约束,管束: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制。公有制。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
古代帝王的命令:制诰。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制。
造,作: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俹 )制。


笔画数:8;
部首:刂;
笔顺编号:31125222


制字开头的组词

制字在中间的组词

制字结尾的组词

制字二字组词

制字三字组词

制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