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的组词

柘袍 zhè páo1.柘黄袍。隋文帝始服,后泛指皇袍。 2.借指皇帝。
沾袍 zhān páo1.沾襟。
白袍 bái páo1.旧指未做官的士人。唐士子未仕者服白袍﹐故以为入试士子的代称。
皮袍 pí páo1.毛皮制的长袍。
禅袍 chán páo1.僧衣。
绯袍 fēi páo1.红色官服。
缁袍 zī páo1.僧衣。借指僧侣。
夺袍 duó páo1.《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武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后因称竞赛中获胜为"夺袍"。
夾袍 jiā/jiá/gā/xiá páo1.夹袍,双层无絮的长袍。
衣袍 yī/yì páo1.袍子,长外衣。 2.泛指衣服。 3.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衮袍 gǔn páo1.见"衮龙袍"。
衲袍 nà páo1.用碎布料缝缀的袍服。 2.指缝补过的旧衣。
袍杖 páo zhàng1.战袍和兵器。
袍甲 páo jiǎ1.战袍和铠甲。
袍界 páo jiè1.指袍哥团体。
袍袖 páo xiù1.袍子的袖管。
袍襕 páo lán1.泛指袍服。襕,襕衫。
貂袍 diāo páo1.用貂皮制成的长袍。
靴袍 xuē páo1.亦作"鞾袍"。 2.宋时天子祭祀礼服的一种。
衮龙袍 gǔn lóng páo1.古代皇帝的朝服。上有龙纹,故称。 2.借指皇帝。
郁轮袍 yù lún páo1.古曲名。相传为唐王维所作。维未冠而有文名,又精音律,妙能琵琶,为岐王所重。维方将应举,求王庇借。王遂引至公主第,使为伶人。维奏新曲号《郁轮袍》,为公主所激赏,乃为之说项,维遂得高中。事见唐薛用弱《集异记》。 2.杂剧名。明王衡作。敷衍王维的故事。 3.琵琶套曲《霸王卸甲》的别名。
郁金袍 yù jīn páo1.帝王的黄袍。
麒麟袍 qí lín páo1.绣有麒麟的官服。
同袍同泽 tóng páo tóng zé袍:长衣服的通称;泽:内衣。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方巾长袍 fāng jīn cháng páo方形头巾,长袍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儒生。
秉笏披袍 bǐng hù pī páo秉:持;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披袍:身穿朝服。比喻作官。
紫袍玉带 zǐ páo yù dài穿紫袍,系玉带。比喻高官。
绨袍之赠 tí páo zhī zèng绨袍:粗绨做的袍子。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蟒袍玉带 mǎng páo yù dài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亦作“蟒衣玉带”。
青袍白马 qīng páo bái mǎ1.《南史.贼臣传.侯景》﹕"大同中童謡曰﹕'青丝白马寿阳来。'景涡阳之败﹐求锦﹐朝廷所给青布﹐及是皆用为袍﹐采色尚青。景乘白马﹐青丝为辔﹐欲以应謡。"后因以"青袍白马"指乱臣贼子。 2.喻闲官﹑卑位。

袍的解释


páo
中式长衣:袍子。长袍。旗袍。棉袍。皮袍。同袍(旧时军人相称)。袍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袍袍之谊”、“袍袍故旧”)。
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袍”。

笔画数:10;
部首:衤;
笔顺编号:4523435515


袍字开头的组词

袍字在中间的组词

袍字结尾的组词

袍字二字组词

袍字三字组词

袍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