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的组词

夹袍
龙袍 lóng páo帝王所穿绣有龙形图纹的礼服:袁世凯一心做着龙袍加身的美梦。
同袍 tóng/tòng páo1.语出《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后军人用以互称。 2.犹同衾。古用于夫妻间的互称。 3.谓兄弟。 4.泛指朋友﹑同年﹑同僚﹑同学等。
旗袍 qí páo一种女式长袍。原指满族一种代表性的服装。因满人别称“旗人”,故名。款式和结构简单,圆领,捻襟(大襟),紧身袖,四面开衩,带扣襻。随着社会的发展,款式也在不断演变,现今的款式一般为:立领右开大襟,紧腰身,长至膝下,两侧开叉,并有长短袖或无袖之分。旗袍穿着爽身合体,轻盈秀美,端庄大方。
白袍 bái páo1.旧指未做官的士人。唐士子未仕者服白袍﹐故以为入试士子的代称。
紫袍 zǐ páo1.紫色朝服。高官所服。 2.草名。
素袍 sù páo1.白袍。古代平民或尚未取得功名的读书人穿白袍。
絁袍 shī páo1.用粗质丝织物做的袍子。
緑袍 lǜ/lù páo1.古时低级官员的袍服。 2.指新科进士的袍服。
绨袍 tí/tì páo1.厚缯制成之袍。 2.战国时魏人范雎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遭其毁谤,笞辱几死。后逃秦改名张禄,仕秦为相,权势显赫。魏闻秦将东伐,命须贾使秦,范雎乔装,敝衣往见。须贾不知,怜其寒而赠一绨袍。迨后知雎即秦相张禄,乃惶恐请罪。雎以贾尚有赠袍念旧之情,终宽释之。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后多用为眷念故旧之典。
绯袍 fēi páo1.红色官服。
夺袍 duó páo1.《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武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后因称竞赛中获胜为"夺袍"。
夾袍 jiā/jiá/gā/xiá páo1.夹袍,双层无絮的长袍。
客袍 kè páo1.离乡在外人的袍子。
布袍 bù páo1.布制长袍。 2.犹布衣。指平民。
袍表 páo biǎo1.锦袍的面料。
袍襕 páo lán1.泛指袍服。襕,襕衫。
袍襺 páo jiǎn1.见"袍茧"。
袍鱼 páo yú1.锦袍鱼袋。古代帝王常用作赏赐臣下的礼物。
豸袍 zhì páo1.古代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袍服,因其上绣有獬豸,故称。
黮袍 dàn/shèn páo1.黑袍。
袍带丑 páo dài chǒu1.传统戏曲脚色行当。指穿蟒袍官服的丑角。京剧文丑的一种。扮演正反面角色的文武官员,大都说京白,也有说韵白的。一般讲究口齿伶俐,念白清脆。如《昭君出塞》中的王龙﹑《斩黄袍》中的韩龙等。
赤霜袍 chì shuāng páo1.传说中神仙穿的长袍。
郁轮袍 yù lún páo1.古曲名。相传为唐王维所作。维未冠而有文名,又精音律,妙能琵琶,为岐王所重。维方将应举,求王庇借。王遂引至公主第,使为伶人。维奏新曲号《郁轮袍》,为公主所激赏,乃为之说项,维遂得高中。事见唐薛用弱《集异记》。 2.杂剧名。明王衡作。敷衍王维的故事。 3.琵琶套曲《霸王卸甲》的别名。
麒麟袍 qí lín páo1.绣有麒麟的官服。
绨袍之义 tí páo zhī yì绨袍:粗绨做的袍子。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缊袍不耻 yùn páo bù chǐ缊袍:以乱麻、乱棉絮成的袍子,指古代贫者之衣;耻:丢脸。虽然穿得很破,而不认为丢脸。形容人穷志不穷。
宽袍大袖 kuān páo dà xiù指旧时人们穿的各式肥大服装或传统戏曲服装。
袍笏登场 páo hù dēng chǎng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中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员打扮,上场演戏。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
青袍白马 qīng páo bái mǎ1.《南史.贼臣传.侯景》﹕"大同中童謡曰﹕'青丝白马寿阳来。'景涡阳之败﹐求锦﹐朝廷所给青布﹐及是皆用为袍﹐采色尚青。景乘白马﹐青丝为辔﹐欲以应謡。"后因以"青袍白马"指乱臣贼子。 2.喻闲官﹑卑位。

袍的解释


páo
中式长衣:袍子。长袍。旗袍。棉袍。皮袍。同袍(旧时军人相称)。袍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袍袍之谊”、“袍袍故旧”)。
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袍”。

笔画数:10;
部首:衤;
笔顺编号:4523435515


袍字开头的组词

袍字在中间的组词

袍字结尾的组词

袍字二字组词

袍字三字组词

袍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