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的组词

三科 sān kē1.三品;三等。 2.三个科段,三个段落。参见"三科九旨"。 3.三次科考。
八科 bā kē1.封建时代科举取士的八种科目。唐代取士科目甚多﹐有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进士﹑明法﹑书学﹑算学及童子等科。《旧唐书·文苑传中·员半千》:"上元初﹐应八科举﹐授武陟尉。"八科﹐即指诸科中的八种。宋初以九经﹑五经﹑开宝通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法为讲武殿复试八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
升科 shēng kē1.明清定制谓开垦荒地,满规定年限(水田六年,旱田十年)后,就按照普通田地收税条例征收钱粮。科,科税。
理科 lǐ kē教学上对物理、化学、数学、生物等学科的统称。
科举 kē jǔ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代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每三年举行一次。
科刑 kē xíng1.判处刑罚。
科名 kē míng1.科举考试制度所设的类别名目。 2.科举功名。
科地 kē dì/de1.旧时艺人应邀于喜庆筵宴间演出。
科敷 kē fū1.犹科派。
科校 kē xiào/jiào1.犹稽核。
科爵 kē jué1.指封建王朝官员的品级爵位。
科目 kē mù①按事物的性质划分的类别(多指关于学术或账目的)。②科举考试分科取士的名目。
科禁 kē jīn/jìn1.戒律;禁令。
科行 kē xíng/háng1.执行刑罚。
科输 kē shū1.缴纳赋税。
科限 kē xiàn1.指限制性的法令。
均科 jūn kē1.谓判以同等之罪。
律科 lǜ kē1.法令条文。
恒科 héng kē1.规定的条文。 2.谓按原规定收税。
臼科 jiù kē1.臼形的坑。 2.同"臼窠"。
教科书 jiào/jiāo kē shū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为学生上课和复习用的书。
软科学 ruǎn kē xué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决策和管理的综合性科学,如科学学、管理学等。
反科学 fǎn kē xué1.拒绝科学方法或科学对人类的价值的体系、看法或迷信。
独科花 dú kē huā1.金﹑元﹑明时一﹑二品官公服上的一种花饰,以花形大小标志官职高下。参阅《金史.舆服志中》﹑《元史.舆服志一》﹑《明史.舆服志三》。
科学家 kē xué jiā/gū/jie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有一定成就的人。
差科头 chāi kē tóu1.官府中征调赋役的头目。
与受同科 yǔ shòu tóng kē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
全科人儿 quán kē rén ér指父母、配偶、子女都健在的人。
决科机要 jué kē jī yào/yāo1.指为应科考者汇编的便于剽窃的时文集子。
科头圆子 kē tóu/tou yuán zǐ1.纸或丝织品制成的无盖饰的圆形花灯。

科的解释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科。槐树是豆科。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科室。财务科。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科目。学科。文科。外科。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科举。科甲。科第。登科。
判定(刑罚):科处(ch?)。科罚。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笑科。科白。
古同“棵”。

笔画数:9;
部首:禾;
笔顺编号:312344412


科字开头的组词

科字在中间的组词

科字结尾的组词

科字二字组词

科字三字组词

科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