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的组词

雷琴 léi qín1.唐代琴工雷威所制作的琴。据唐李肇《唐国史补》载﹕"蜀中雷氏斵琴﹐常自品第﹐第一者以玉徽﹐次者以瑟瑟徽﹐又次者以金徽﹐又次者螺蚌之徽。"泛指古代文物。
雷神 léi shén1.神话中主管打雷的神。俗称雷公。
雷害 léi hài1.由于雷电引起的破坏和死亡。
雷鸟 léi niǎo/diǎo1.鸟名。形状像鸡﹐比鸡大﹐羽毛的颜色随季节而变化﹐冬季白色﹐夏季淡黄色或褐色﹐尾部羽毛向上翘。生活在寒冷地方。吃种子﹑树芽等。
新雷 xīn léi1.最初的春雷。
沈雷 shěn/chén léi1.亦作"沉雷"。 2.沉重的雷声;闷雷。
扫雷 sǎo/sào léi在一定地区搜索和清除地雷、水雷及其他爆炸物的行动。扫雷时需封锁布雷地区,用探雷器查明地雷场、水雷区和爆炸物的具体位置,根据情况用扫雷器将其引爆、清除或使其失效。
蛰雷 zhé léi1.惊醒蛰虫之雷。谓初发的春雷。
雷斧 léi fǔ1.传说中雷神用以发霹雳的工具。其形如斧﹐故称。 2.形容器物制作精巧﹐非人工所能为。 3.谓雷劈。
雷泽 léi zé/shì1.亦作"靁泽"。古泽名。本名雷夏泽。在河南省范县东南接山东省菏泽市界。传说舜帝曾在此捕鱼。 2.借指大舜。 3.神话传说中雷神的居处。 4.古县名。在今山东省鄄城县境内。
雷辊 léi gǔn1.雷滚﹔雷鸣。
雷辕 léi yuán1.辚辚作响的战车。
雷闪 léi shǎn1.雷声和闪电。
雷鼓 léi gǔ1.亦作"靁鼓"。亦作"雷皷"。 2.八面鼓。古代祭祀天神时所用。 3.小鼓。犹今之拨浪鼓。 4.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 5.指大鼓发出的如雷鼓声。 6.挂在会稽城门上的鼓。 7.指雷﹐雷声。
霆雷 tíng léi1.迅雷。比喻巨大的声威。 2.喻盛怒。
麻雷子 má léi zǐ1.一种大爆竹。放起来响声很大。
一溜雷 yī liū/liù léi1.方言。犹言一样,相同。
云雷纹 yún léi wén/wèn1.殷周青铜器上的纹饰之一。大都是连续的回旋状线条。一般称圆形的为云纹﹐方形的为雷纹。多用作地纹﹐以衬托主题纹饰。
大忽雷 dà hū léi1.唐代弹拨乐器。其形制为龙首﹐长柄﹑无品﹐梨形音箱﹐蒙蟒皮﹐两轴﹐两弦﹐有马。
子母雷 zǐ mǔ léi1.地雷的一种。踩响雷群中任何一枚,即引起连续爆炸。
布雷舰 bù léi jiàn用于布设水雷的军舰。舰上有布雷装置和水雷舱。有的配备导航设备,以保证布雷定位精度。
探雷器 tàn léi qì探测地雷和地雷场位置的器材。按工作原理的不同,有低频电磁感应探雷器(可探测有金属部件的地雷)和微波探雷器(可探测有金属或无金属部件的地雷)两种。按携带和运载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兵便携式探雷器、车载式探雷器和机载式探雷器。
雷惊蕈 léi jīng xùn1.菌名。
鱼雷艇 yú léi tǐng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小型战斗艇只。艇上装有二至六具鱼雷发射管。主要用于近岸海区对敌舰船实施鱼雷攻击。航速高,机动性强,攻击威力较大,但活动半径小。
雷电交加 léi diàn jiāo jiā又是打雷,又是闪电。交加:一起袭来。两种事物同时或错杂出现。
一雷二闪 yī léi èr shǎn形容躲避迅速。
平地起雷 píng dì qǐ léi犹言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平地风雷 píng dì fēng léi犹言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航空扫雷 háng kōng/kòng/kǒng sǎo/sào léi由海军航空兵扫除水雷障碍的战斗行动。通常由海军航空兵的直升机执行。根据不同的水雷,扫雷直升机以拖曳方式使用接触扫雷具(切割扫雷具)或非接触扫雷具进行,也可在空中以遥控方式使用遥控扫雷具进行。
雷陈胶膝 léi chén jiāo qī雷陈:指东汉时的雷义和陈重。雷义和陈重的友谊比胶膝的粘合性还要牢。形容友谊深厚。

雷的解释


léi
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雷电。雷鸣。雷动。雷雨。雷霆。雷厉风行。
军事用的爆炸武器:地雷。鱼雷。布雷。扫雷。雷管。
〔雷池〕古水名,在今中国安徽省望江县。现用于成语“不敢越雷雷一步”,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
姓。

笔画数:13;
部首:雨;
笔顺编号:1452444425121


雷字开头的组词

雷字在中间的组词

雷字结尾的组词

雷字二字组词

雷字三字组词

雷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