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的组词

苏息 sū/sù xī1.谓更生,恢复。
苏木 sū/sù mù1.即苏枋。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苏方木》。 2.蒙古语。原意是"箭"。清朝用来称呼蒙古旗下一级军事﹑行政单位(或其头目的职称)。其行政地位约相当于乡(或乡长)。
苏白 sū/sù bái1.苏州话。 2.昆曲中用苏州话说的道白。如昆曲《十五贯》中娄阿鼠的道白,即苏白。 3.苏轼和白居易的并称。
苏醒 sū/sù xǐng1.从昏迷或沉睡中醒过来。亦用于比喻。
昭苏 zhāo sū/sù1.亦作“昭甦”、“昭稣”。苏醒;恢复生机。2.忽然开豁。
槱苏 yǒu/chǎo sū/sù1.犹樵苏。打柴割草。
洗苏 xǐ/xiǎn sū/sù1.谓梳洗恢复青春容颜。
清苏 qīng sū/sù1.清酥。
白苏 bái su又称“荏”。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株含芳香油。茎方形。叶对生,卵圆形。秋季开白花。坚果近球形。原产中国,各地都有分布。种子可榨油,用作涂料。
皋苏 gāo/yáo sū/sù1.木名。传说木汁味甜﹐食者不饥﹐可以释劳。
块苏 kuài sū/sù1.《列子.周穆王》:"暨及化人之宫……王俯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原指土块和草堆。后用以比喻粗劣﹑低贱之物。
苏井 sū/sù jǐng1.神话传说中苏仙公院子里的井。用这口井的水加橘叶可以治病。
苏卿 sū/sù qīng1.指苏武。武字子卿,故称。
苏台 sū/sù tái/tāi1.即姑苏台。又名胥台。在苏州西南姑苏山上。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庐所筑,夫差于台上立春宵宫,作长夜之饮。越国攻吴,吴太子友战败,遂焚其台。 2.因苏台地处苏州,故亦用以借指苏州。
苏李 sū/sù lǐ1.汉苏武与李陵的并称。 2.唐苏味道﹑李峤及苏颋﹑李乂的并称。
苏气 sū/sù qì1.方言。谓态度大方,打扮漂亮。
苏裱 sū/sù biǎo1.苏州裱字画的技艺。
苏软 sū/sù ruǎn1.软弱无力。苏,用同"酥"。
苏钟 sū/sù zhōng1.即插屏钟。清代手工制作的时钟,是我国钟表史上的早期产品。
诺苏 nuò sū/sù1.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部分地区彝族的自称。
赤苏 chì sū1.紫苏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苏》。
阖苏 hé sū/sù1.汉西域国名。
骨苏 gǔ/gū sū/sù1.高丽冠。
曷苏馆 hé sū/sù guǎn1.辽代女真部落名。又称合苏衮﹑和硕馆。契丹阿保机移其大姓于辽阳之南。金代在辽阳的南部置曷苏馆路,治所在今辽宁省盖县。参阅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三﹑《金史.地理志上》﹑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山东八.盖州卫》。
打剌苏 dǎ/dá là/lá sū/sù1.见"打剌酥"。
苏丹港 sū/sù dān gǎng/jiǎng苏丹唯一港市。人口20.7万(1983年)。深水良港,全国进出口货物绝大部分经此。有炼油、船舶修理、电力等工业。附近盛产池盐。
苏克雷 sū/sù kè léi玻利维亚法定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人口13万(1992年)。以该国第一任总统苏克雷之名命名。农牧产品集散和加工地。有炼油、纺织、食品等工业。市内有独立战争纪念碑、独立宫等。居民住宅均为白色,有“白城”之称。
槁苏暍醒 gǎo sū yē xǐng使枯槁者复苏,使中暑者苏醒。形容苦难者得救,重获生机。
糜鹿姑苏 mí lù gū sū糜:鹿的一种。糜鹿游姑苏台。比喻亡国。
密苏里河 mì sū/sù lǐ hé美国密西西比河最长支流。源于落基山脉黄石公园附近。长4125千米。因流经黄土区,河水含沙量大,夏泛时下游常有水灾。经多年治理,开辟灌溉区,改善了航运条件。

苏的解释


(⑧囌)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指须头下垂物:流苏。
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死而复苏。
缓解,解除:以苏其困。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姓。
见“噜”字“噜苏”。



 ㄙㄨˋ
朝向:“苏刃者死”。

笔画数:7;
部首:艹;
笔顺编号:1225344


苏字开头的组词

苏字在中间的组词

苏字结尾的组词

苏字二字组词

苏字三字组词

苏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