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的组词

国币 guó bì1.国家规定的货币。 2.旧指中国国定的银本位货币。清宣统二年(1910年),规定国币单位,定名曰"圆"。1935年国民党政府废止银本位币,采用法币,沿称国币。
岁币 suì bì1.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 2.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
赝币 yàn bì1. [古]∶伪造的货币(多指硬币)。
上币 shàng/shǎng bì1.上等的货币。古以珠玉为上币,秦以黄金为上币。
刀币 dāo bì中国古代的铜币。形状像刀,故称。春秋战国时齐、赵、燕等国铸造,种类很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
方币 fāng bì1.战国楚货币的一种。
楮币 chǔ bì1.指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寳券"等纸币。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后亦泛指一般的纸币。 2.指祭供时焚化的纸钱。
法币 fǎ bì1935年以后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纸币。
港币 gǎng/jiǎng bì香港地方通行的货币,以圆为单位。
玉币 yù bì1.古代用于朝聘或祭祀的瑞玉。
皮币 pí bì1.毛皮和缯帛。古代用作聘享的贵重礼物。 2.汉代用白鹿皮制成的货币。
硬币 yìng bì1.金属货币。
筐币 kuāng bì1.古人通常用以相互赠送的玉帛之类的礼物。
纳币 nà bì1.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纳吉之后,择日具书,送聘礼至女家,女家受物复书,婚姻乃定。亦称文定,俗称过定。
羔币 gāo bì1.小羊和帛,古代行聘问时用的礼品。亦泛指礼物。
币余 bì yú1.营造用料的剩余部分。币,通"敝"。
币献 bì xiàn1.贡献礼物。
币聘 bì pìn1.聘请贤人用的礼物。
布币 bù bì1.陈列币帛。 2.古代仿照农具镈的形状铸造的一种金属货币。布,通"镈"。因镈形似铲,又叫"铲币"。按其形制与时代先后,可分为空首布和平首布两大类。空首布是较早的布币,还保留着铲的形状,上有装柄的空首,主要流通于春秋初期的周王朝及晋﹑卫﹑郑﹑宋等国。后来布首逐渐扁平,发展为平首布,其下部形状又有尖足﹑方足﹑圆足之分。平首布主要流通于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以及燕秦等国。新莽时曾一度仿制使用。
输币 shū bì1.送礼物。
通币 tōng/tòng bì1.致送钱财。
量币 liáng/liàng bì1.古代祭祀用的币帛。
鹿币 lù bì1.汉代的一种皮币。
龙币 lóng bì1.汉武帝时所造银币名。上有龙纹图案,故称。
白鹿币 bái lù bì1.汉武帝时的一种货币。以白鹿皮为之﹐故名。
卑辞厚币 bēi cí hòu bì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参见“卑辞重币”。
卑辞重币 bēi cí zhòng bì卑:谦恭;重:厚;币:礼物。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形容对人有所求。
甘言厚币 gān yán hòu bì币:指礼物;厚:重。礼物丰厚,言辞好听。指为了能达到某种目的而用财物诱惑。
货币地租 huò bì dì zū旧中国通称“钱租”。封建地租的形式之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经济的解体而逐步取代实物地租形式。这样,农民必须出售一部分农产品换取货币用来交纳地租,大量粮食就转化为商品,农民不仅受地主剥削,还要受高利贷者和商人的剥削。
货币职能 huò bì zhí néng/nài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所起的功能。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五种职能。前两种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币的解释


(幣)

交换各种商品的媒介:货币。外币。人民币。币值(货币的价值)。

笔画数:4;
部首:巾;
笔顺编号:3252


币字开头的组词

币字在中间的组词

币字结尾的组词

币字二字组词

币字三字组词

币的组词(三字词语)有: 人民币 冀南币 澳门币 白鹿币 纪念币 袁头币

币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