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的组词

廷尉 tíng wèi/yù官名。掌司法刑狱。始置于秦,汉景帝时改称大理,武帝时复称廷尉。东汉后或称廷尉、大理和廷尉卿。北齐至明清都称大理寺卿。
醉尉 zuì wèi/yù1.《史记.李将军列传》:"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后常用"醉尉"作势利小人的代名词。
上尉 shàng/shǎng wèi/yù1.军衔;尉官的一级,在中尉之上。
旗尉 qí wèi/yù1.旗军的尉官。
校尉 xiào/jiào wèi/yù武官名。西汉始定为武官名,位略次于将军,并随职务冠名号,如中垒校尉等。汉武帝时置八校尉为分掌宿卫京师各部队之将领。汉以后掌少数民族地区的长官也以此称。唐代以后为低级武散官之称。明清时其地位更低。
竟尉 jìng wèi/yù1.古代边境武官。竟﹐通"境"。
大尉 dà wèi1.军衔。某些国家尉官的最高一级。
尉官 wèi guān军衔的一等。系初级军官军衔的统称。通常设上尉、中尉、少尉,有的还设大尉。中国于1955-1965年实行的军衔制,尉官设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四级;1988年始重新实行的军衔制,设上尉、中尉、少尉三级。
尉纳 wèi/yù nà1.安抚结纳。
尉解 wèi/yù jiě/jiè/xiè1.古新罗国人称襦(短衣)为"尉解"。 2.安慰宽解。
尉鱼 wèi/yù yú1.鲔的别名。
宣尉 xuān wèi/yù1.宣慰使的省称。
巡尉 xún wèi/yù1.官名。负责巡捕盗贼的县尉。
感尉 gǎn wèi/yù1.见"感慰"。
舆尉 yú wèi/yù1.春秋时代的武官名,主持征役。
邓尉 dèng wèi/yù1.山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汉有邓尉曾隐居于此,故名。以产梅着称。
都尉 dū/dōu wèi/yù武官名。始置于战国,位略低于将军。秦时设郡,掌郡内军事。西汉时为郡守之辅佐,掌全郡军事。东汉时废,但在边郡仍设置,或遇有战事时临时设置。唐代至明代为勋官称号,有轻车都尉、骑都尉等。清代时为三四品武散官。
校尉厨 xiào/jiào wèi/yù chú1.《晋书.阮籍传》:"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后因以"校尉厨"代指美酒。
大尉迟 dà wèi chí1.称隋代画家尉迟跋质。
尉律学 wèi/yù lǜ xué1.有关尉律的学问。
宣尉司 xuān wèi/yù sī1.即宣慰司。亦借称宣慰使。
廷尉平 tíng wèi/yù píng1.亦作"廷平"。亦作"廷尉评"。亦作"廷评"。 2.官名,汉时为廷尉属官。宣帝地节三年,初置廷尉平四人:称左右平,秩六百石。东汉光武帝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决诏狱事。魏晋以后不分左右,直谓之廷尉评。北魏﹑北齐及隋各设廷尉评一人。隋文帝开皇三年罢。至炀帝及唐太宗时复置评事,属大理寺,但一般仍以"廷评"称之。
廷尉评 tíng wèi/yù píng1.见"廷尉平"。
龙禁尉 lóng jīn/jìn wèi/yù1.皇帝禁中侍卫。
材官校尉 cái guān xiào wèi1.主工匠﹑土木之事的校尉。
山头廷尉 shān tóu/tou tíng wèi/yù1.东晋将军苏峻不听朝廷征召,疑庾亮欲害己,勒兵自守。朝廷遣使讽谕之。峻曰:"台下云我欲反,岂得活耶?我宁山头望廷尉,不能廷尉望山头!"乃作乱。后以"山头廷尉"指不听征召之人。
赤牛中尉 chì niú zhōng wèi1.北魏王仲景的别号。
邮亭醉尉 yóu tíng zuì wèi/yù1.《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后因以"邮亭醉尉"为官吏干涉夜游者的典故。
长鸣都尉 cháng míng dōu wèi鸡的别名。
青巾校尉 qīng jīn xiào/jiào wèi/yù1.东汉职官名。光武建武三年初置青巾左校尉官﹐十五年改青巾校尉为越骑校尉。见《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后诗文中亦用以泛指武职官员。

尉的解释


wèi
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县尉。都尉。卫尉。太尉。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下:尉官。少尉。上尉。
〔尉氏〕地名,在中国河南省。
姓。



 ㄩˋ
〔尉迟〕复姓。
〔尉犁〕地名,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笔画数:11;
部首:寸;
笔顺编号:51311234124


尉字开头的组词

尉字在中间的组词

尉的组词(尉字在中间)有: 校尉厨 大尉迟 太尉足 宣尉司 小尉迟 廷尉平 廷尉评 酸寒尉像

尉字结尾的组词

尉字二字组词

尉字三字组词

尉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