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的组词

掿沙 nuò shā/shà1.握沙。因捏合不住,故用以喻合不到一块。
毗沙 pí shā/shà1.唐羁縻都督府名。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在于阗国(今新疆和田西南)置﹐属安西都护府。 2.见"毗沙门天王"。
沙三 shā/shà sān1.元曲中常用的农村青年的名字。
沙劘 shā/shà mó1.摩挲,抚摩。引申谓亲近。
沙塔 shā/shà tǎ1.佛塔。语本《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沙度 shā/shà dù/duó1.越过沙漠。 2.谓飞沙经过。
沙房 shā/shà fáng1.禅房。
沙民 shā/shà mín1.沙田上耕作的民丁。亦指由沙民组成的乡兵。
沙瑶 shā/shà yáo1.海贝类。其肉柱味鲜美,为海味珍品。
沙石 shā/shà shí/dàn1. 沙和碎石子。
沙篆 shā/shà zhuàn1.沙石上呈现的篆书似的条纹。
沙米 shā/shà mǐ1.草本植物东蘠的子。多生长于沙地,可以做饭,因名。
沙縠 shā/shà hú1.绉纱。
沙背 shā/shà bèi/bēi1.沙洲或沙滩的最高处。
沙苑 shā/shà yuàn1.地名。在陕西大荔县南,临渭水,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其处宜于牧畜。西魏大统三年,宇文泰大败高欢于此。唐于此置沙苑监。
沙蛤 shā/shà gé/há1.一种生活于浅海泥沙中的蛤蜊。
沙鹿 shā/shà lù1.亦作"沙麓"。 2.古山名。一说古地名。故址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春秋.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杜预注:"沙鹿,山名。平阳元城县东有土山。"《公羊传.僖公十四年》:"沙鹿崩。沙鹿者何?河上之邑也。"据《后汉书.元后传》载,春秋晋国有史官以为沙麓崩陷乃"阴为阳雄﹐土火相乘"之象﹐断言六百四十五年后宜有圣女兴。因以"沙鹿"作为颂扬皇太后﹑皇后之词。
渣沙 zhā shā/shà1.犹竖起。
粉沙 fěn shā/shà土壤中介于沙与黏土之间的细颗粒,捏在手中像面粉,细腻而不粘手。含粉沙的土壤保水能力好,适于种植马铃薯、花生等。
惊沙 jīng shā/shà1.亦作"惊砂"。 2.指狂风吹动的沙砾。
觰沙 zhā shā/shà1.张开貌。 2.奢汰。
长沙市 cháng shā shì湖南省省会。在省境东部、湘江下游沿岸、京广铁路线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33年设市。人口145.4万(1995年)。旧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特产“湘绣”、鸭绒被等。有天心阁、开福寺、白沙古井、马王堆汉墓和岳麓山、橘子洲、清水塘、湖南自修大学旧址等名胜古迹。高等学校有湖南大学等。
一盘散沙 yī pán sǎn shā比喻力量分散,没有组织起来。
沙恭达罗 shā/shà gōng dá luó剧本。印度迦梨陀娑作。国王豆扇陀行猎时与净修林女郎沙恭达罗相爱成婚。国王留下戒指为信物。沙恭达罗怀孕后赴京城见国王,经过种种波折,终与国王团圆。
沙板儿钱 shā/shà bǎn ér/er qián1.即沙钱。
积沙成塔 jī shā chéng tǎ聚细沙成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
恒河之沙 héng hé zhī shā恒河:南亚大河,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佛教语,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而无法计算。
捏沙成团 niē shā/shà chéng tuán1.喻强为撮合。
掏沙壅河 tāo shā yōng hé壅:堆塞。比喻不毫无用处。
迦罗沙曳 jiā luó shā/shà yè1.梵语的音译。即袈裟。

沙的解释


shā
非常细碎的石粒:沙子。沙石。风沙。沙尘。沙砾(沙和碎石块)。沙漠。沙丘。沙滩。沙洲(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沙暴。沙浴。沙疗。沙鸥(文学上指栖息岸边沙地的鸥一类的水鸟)。
像沙的东西:沙糖。豆沙。沙瓤。
声音不清脆不响亮:沙哑。
姓。


shà
 ㄕㄚˋ
经过摇动把某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笔画数:7;
部首:氵;
笔顺编号:4412343


沙字开头的组词

沙字在中间的组词

沙字结尾的组词

沙字二字组词

沙字三字组词

沙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