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的组词

越橘 yuè jú1. 植物名。杜鹃花科,越橘属。常绿矮生半灌木,叶卵形,表面光滑,总状花序,花冠钟形,白色或粉红色,浆果暗赤色,味酸微甜,可以吃。
金橘 jīn jú1.又名金柑。橘之一种。常绿灌木﹐叶披针形或长圆形﹐秋冬实熟﹐色黄味酸而皮甘香。
冻橘 dòng jú1.橘的品种之一。
包橘 bāo jú1.橘子的一种。
变橘 biàn jú1.《周礼.考工记序》:"橘踰淮而北为枳……地气然也"。后因以"变橘"比喻因环境不同而引起变化。
朱橘 zhū jú1.橘子。橘成熟后常呈红色,故称。
枸橘 jǔ/gǒu jú即“枳”。
榻橘 tà jú1.橘的一种。
橘井 jú jǐng1.相传苏仙公修仙得道仙去之前对母亲说:"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来年果有疾疫,远近悉求其母治疗。皆以得井水及橘叶而治愈。见晋葛洪《神仙传·苏仙公》。后因以"橘井"为良药之典。
橘奴 jú nú1.《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襄阳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以"橘奴"为橘树或橘子的别称。
橘心 jú xīn1.指橘树的习性。
橘林 jú lín1.古蜀名园。 2.橘树林。
橘洲 jú zhōu1.洲名。在今湖南省长沙市西湘江中。多美橘,故名。今称"橘子洲"。
橘监 jú jiān/jiàn1.即橘官。
橘童 jú tóng1.指僮仆。
橘籍 jú jí1.种橘的果农户。
橘红 jú hóng/gōng①中医指柑橘类干燥的外果皮,可入药。②像红色橘子皮那样的颜色。
橘颂 jú sòng《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篇中通过对生于南国的橘的颂扬,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志愿,是一篇托物自喻之作。全篇都用三言和四言句,与《九章》其他各篇句式不同,为作者的早年作品。
橘黄 jú huáng比黄色略深像橘子皮的颜色。
沙橘 shā/shà jú1.橘树的一种。其果实小而甜。也指这种橘树的果实。
油橘 yóu jú1.橘的一种。
蜜橘 mì jú1.柑橘的一种﹐味极甜﹐故称。又称卢柑。
香橘 xiāng jú1.橘名。 2.橙之一种。
橘中叟 jú zhōng sǒu1.指善弈者。 2.指隐于弈者。
橘中戏 jú zhōng xì/hū1.传说古时有一巴邛人家橘园,霜后两橘大如三斗盎。剖开,有二老叟相对象戏,谈笑自若。一叟曰:"橘中之乐不减商山。"事见唐牛僧孺《玄怪录·巴邛人》。后遂称象棋游戏为"橘中戏"。
橘子油 jú zǐ yóu1.精油的一种。由橘子皮经压榨或冷磨而得,也可用蒸馏法制取。主要成分为壬醛及柠檬烯等。多用于食用香精及牙膏香精的调合。
橘子洲 jú zǐ zhōu1.见"橘洲"。
南橘北枳 nán jú běi zhǐ枳:落叶灌木,果实味苦酸,球形。古人认为南方之橘移植到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后用来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
橘化为枳 jú huà wéi zhǐ比喻人由于环境的影响而变坏。
橙黄橘绿 chéng huáng jú lǜ指秋季景物。

橘的解释



常绿乔木,果实称“橘子”,多汁,味酸甜可食。种子、树叶、果皮均可入药:橘红。橘络。橘黄色。橘化为枳(喻人必然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笔画数:16;
部首:木;
笔顺编号:1234545232534251


橘字开头的组词

橘字在中间的组词

橘的组词(橘字在中间)有: 千头橘奴 南橘北枳 橙橘户 橙黄橘绿 淮橘为枳

橘字结尾的组词

橘字二字组词

橘字三字组词

橘字四字组词